郑章军说,刚搬来住下的第一个晚上,就听见砰砰砰砰有人敲门。打开门
看是对面屋的女生,她一个人住害怕,因为老看见蟑螂在眼前爬来爬去,刚好这
个寝室里还有个空着的床位,这个女生就" 留宿" 了一个晚上,顾不上里面住着
五个大男人。
第27节:从村到村(2 )
还是那个夏天,他下铺的人有一天早上醒来,觉得鼻子堵得慌,结果竟然是
一只小蟑螂爬进去了。于是他们下定决心,杀蟑除害。
周末,他们起了大早,关上所有窗户,大喷特喷刚买的杀虫剂,确保每个隐
秘的角落都没有放过后,才关上门,出去打篮球吃饭洗澡。等到下午回来,低头
一看," 满地都是蟑螂的尸体,一两百只恐怕都不止".
郑章军说,从亿展公寓再往里走,有的房间条件更差,就像" 贫民窟" 一样,
没有地砖,墙也没有好好地粉刷过,水泥地,摇摇晃晃地上下铺,一个床位也就
100 多一个月。
" 我不大想住在这里,因为接触的人有时让我很不舒服。" 郑章军解释,很
多住在这里的人,没有工作或者赚钱很少,整天窝在房间里面打游戏。有钱没有
钱尽管不能全作为评判的标准,但是," 有了钱,生活至少会有点品质吧".
郑章军每月工资5000,在这里也算" 有钱人" 了,还住在二里庄,只是因为
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搬出去。
3." 我想家里少给点钱,自己多挣些"
郑章军如今在一家国有企业里做软件工程师,找到这个工作是在2006年10月
份,7 月份他刚毕业就失业,整整三个月都在不停地找工作,如果是别人早就忙
乱不堪了,而他,从小就有发泄压力的独家秘方——打篮球。
他说:" 人遇到挫折的时候,就应该把情绪发泄到一样东西上去,这样就会
好了!" 那三个月,郑章军上午面试,中午回来继续准备材料——应聘的职位都
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上传编好的程序。如果程序一直都没有思路,他就会先放下,
打球,出一身汗,洗过澡," 浑身都觉得畅快,脑子也特别好使" ,一般来说,
之前被困的问题就都能解决了!
当然,高兴的时候,他也会打篮球。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光阴就挥洒在二里
庄附近农大的篮球场上。
毕业之前,他做过药店程序员的工作," 那叫一个累啊!" 每月1000出头的
工资,从早干到晚,加班也没有加班费。平时忙点就算了,还老是出差,住的是
破破烂烂的旅馆,每次回来都累得要在宿舍里躺一天——就这样干了三个月。后
来因为要写论文,他才辞去了这份工作。
那时候他才知道,在学校里的生活是多么美好,一旦真正走出校园,接触社
会," 才知道生活的艰难".
郑章军爸妈都是普通的工人,收入在当地只是中等偏下的水平,除了学费,
他不愿意再伸手问爸妈要钱。本科四年,他几乎做过了所有能做的兼职——大一
发传单,一天四十块;大二大三的时候做过家教;节假日的时候做促销——目的
只有一个," 我想家里少给点钱,自己多挣些".第28节:从村到村(3 )
工作稳定下来之后,郑章军经常在网上找些" 私单" ,自己干,可以额外获
得不少收入。这些活儿,有时候要占用他周末休息的时间。甚至有一年生日,为
了在 deadline 之前把私活儿干完,他取消了和同学聚餐,通宵编程。那天,从
下午两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三点,终于干完了,匆匆扒了点早就叫好的外卖,他
就倒头睡去,一直到黄昏再次降临的时候才醒来。
小月河的周末,总在九点以后才从睡梦中苏醒,辛苦了一周的" 蚁族" 都利
用难得的休假,睡个懒觉,但在大学时就习惯了早起的郑章军会有负罪感。" 屋
里静悄悄,一睁眼发现八点多了,很愧疚。"
谈到大学里那些动辄正午才起床的同学,他略有些轻蔑地说:" 现在还在睡
觉呢——因为没找到工作。"
4.女朋友——" 如果你今天买了房,我今天就嫁给你!"
周末除了打球、干私活,郑章军还要抽出时间来陪女朋友。
他们认识已经半年多了。他说,这个女孩儿说她不爱逛街,长得也挺可爱的,
于是就开始了。" 谁知之后就爱逛街,一整天都不觉得累。"
他女朋友自己承认她现实,曾说:" 如果你今天买了房,我今天就嫁给你!
" 郑章军心里咯噔了一下," 七八十岁的老头,也有房,你直接嫁了算了!""那
太老了,不合适。" 女朋友没有听出话里的怒气,还有些娇嗔地回应着。
郑章军说,以后就算有了钱也不会拿来为结婚而买房子,资金买了房子,"
就是死的" ,没法再用来做别的。有了一定的资金,最好还是开自己的软件公司,
这样可以" 钱生钱,干一番事业".
今年的情人节,他们原来打算去欢乐谷,600 块钱两个人,无奈害怕人多就
没去,于是两个人就只是吃了顿饭,看了场电影。
他说,工作之后的恋爱,都很实际,需要慎重考虑,不能轻易开始。开始了
之后," 感觉和学生时代,还是很不相同".
郑章军的思绪回到了大学,回到了那个和他同学了四年的前女友那里。他的
脸色有些黯淡,说话的声音也不那么明朗了。在感情上,每个人心中都有最柔软
的那一面。
那时,他们没有钱去看电影去旅游,每天最开心的时光就是晚上下了自习,
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慢慢走,月光照着他们,听他们说悄悄话。他们都爱集邮;
他打篮球的时候,她就给他加油。
大二时,她陪他过生日。没有饕餮的大餐,没有蛋糕上的烛火,而是在大地
上留下了一串足迹——他们自己安排了" 高校一日游".从北科大开始,到北航,
到清华,到北大,再到人大,从学院路到中关村大街,他们走过了中国年轻人最
向往的高校群落。他们在每一个校园里驻足停留,欣赏各式不同风格的建筑,辨
认夏末秋初时斑斓的草木。也许现在,手心上还留存着那时牵手的温度。
第29节:从村到村(4 )
可是等到毕业的时候,一切现实的问题都堆在眼前——找什么工作,在哪里
工作,以后的打算……任何一个可能的分歧,都会让曾经亲密无间的情侣分道扬
镳。
女朋友不爱呆在北方,回到了江苏老家;而他,一直希望要在北京闯荡出一
番天地——很自然地,他们分手了。
曾经单纯美好的日子,回不去了。
5." 人活着,就要不停地往上走"
高中时,郑章军看了一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他害怕不知不觉中自己就
变得一无所有,立即草拟了一张计划表,催促自己不断努力。
在白纸上,他写了常常的一串:上大学——考研——工作两三年——出国继
续学习——回国工作——从政——开自己的公司……现在他再回想起来," 真是
一份宏大的计划" ,当时虽然不切实际,却有挥之不去的激情。
谈到现在的计划,郑章军一脸严肃,显然已经深思熟虑,有了现实的考量。
近期的目标是年底之前开个小饭店。起始的资金、租用的门面,他都准备好了,
就差老家的亲戚过来帮忙经营。开饭店,主要是为了让内蒙农村里的亲人们能在
北京落脚扎根," 这样他们既有事情做,也可以挣点钱".
他还计划在五年之内,有自己的软件公司。" 我有技术,又肯吃苦,肯定没
有问题。" 在公司里,同事们遇到难题,都会放下,但是他会" 一直记在心里,
不停地琢磨" ,或者在网上的论坛和朋友们一起讨论,最终肯定都能解决。从不
放过任何问题的他,在积累了软件研发经验的同时,也越来越自信。" 软件公司,
不需要太多的硬件设备,只要有技术,不愁接单子。" 在公司里做虽然辛苦,但
是可以积累经验,积累客户。" 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就可以单干啦!"
他打算开公司的时候,搬到条件好点的地方。每月一千多租金的房子比较合
适,既可以更舒适地生活,也可以作为办公的场所。" 接触的人群,素质也会高
一些," 他说," 人活着,就要不停地往上走,做好手边的每件事,不能浪费时
间。"
二里庄小月河的公寓,经常弥漫着他不能忍受的香烟味儿,还有从大学里带
出来的懒散。他在大学时也有那样的室友——正午以后起床,吃个午饭,溜达一
圈儿,心情好了就去上上课,到了晚上回寝室打游戏,通宵不睡,早上起不来,
再正午以后起床……就这样循环着。小月河里的房客,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
找不到工作,就住在这里,拿家里的钱" 虚度光阴".
时间对于郑章军来说,却无比珍贵。他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除了不懈地努力,
还需要时间。
第30节:进京记(1 )
三 进京记
张 冉
洪建修,男,1983年生,内蒙古牙克石人。原名洪健修," 修" 从辈分,"
健" 取健康之意;登记户口簿时漏写了单立人,遂成" 建修" ,常因此被误认为
搞建筑的。东北林业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四年级曾在哈尔
滨新东方软件班学习。2006年7 月毕业后来到北京,现供职于一家软件测试公司。
大学毕业快三年了,洪建修攒了六万块钱。他独自住在北京西北角一个偏僻
的村子里,每天朝八晚六的上下班。没有女朋友,家中父母还不需要照料。存钱
做什么?
买房。
可区区六万块,顶多买个北京的卫生间——能买着也行啊,人家还不单卖。
父母说,给你拿首付,你买房吧!
他眼一瞪:" 首付?你当这是咱家?" 家里十几万,足够买个房子。北京城
要想买个房子,光首付就要几十万。
就算凑上了首付吧,房贷每月要两三千。洪建修付不起。
等有了女朋友,肯定不住这三百五一个月的村屋,可是往哪里搬呢?还不知
道。
总得要涨了工资再搬。可是看起来不跳槽就很难涨工资,往哪里跳呢?也不
知道。
想出去玩,但有时间没钱;想学英语,但基础实在差。看看书上上网打打游
戏,这日子也就过去了。
上班,工作没面子;生活,平时吃泡面;做梦,可总是记不住。苦是有些,
可,暂时过得还好。
那就先这样过吧。
1.又干又热的北京城
2006年7 月,23岁的洪建修正式告别大学生活,坐火车进京找工作。
背个大书包,揣一张余额1200元的银行卡,同几个朋友一块儿,坐了9 个小
时硬座,洪建修到了北京站。
他觉得这里又干又热。喧闹的人群更让烦躁升级。
" 我都受不了了!" 内蒙古人,东北林业大学毕业生洪建修说。他熟悉的地
方,没有这么多人,也绝不会这么热。
这里是北京。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到京时已是深夜,朋友的朋友到车站接人,把他们领到知春路去找临时住处。
他们找到一间地下室,屋里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别无他物。过道很窄,一个
人走也要侧身。这个房间一宿40块。" 真黑啊" ,两年半以后,洪建修还记忆犹
新。
没法不" 犹新".那个晚上,他一宿都没睡。可能火车上吃得不对劲,他整晚
都在拉肚子,不停地往公共厕所跑,耳边还不时有蚊子嗡嗡地叫唤——脑袋都大
了。
这是洪建修的北京第一夜,在繁华的北京城地下,他和一个男人挤在一张双
人床上等待天明。
不过,地下室也有一样好处——" 凉快".
2.初到唐家岭——" 北京也有这样的地方!"
那位朋友的朋友已经替他租好了房。房子就在唐家岭。
一宿没怎么睡的洪建修,在人群中疲惫地挤来挤去。他一大早被领上城铁,
往北坐了两站,在西二旗下车换乘公交,到目的地时,已是中午。
到站下车,他清醒了:" 那哪里是北京啊,真是脏乱差!"
他看到狭小的街道上,车辆来回穿梭,裹起一团团的尘土,笼罩着一旁各种
各样的小店,有的店招牌已经挂了很久,来一阵风便摇摇欲坠。租房的小广告贴
满了电线杆和目力所及的墙壁;抬起头,还是大大的广告牌,写着" 招租" 二字。
没走几步路,不知从哪儿飘来的一个白色塑料袋缠在了脚底。
第31节:进京记(2 )
跟着别人在蜿蜒的小巷子里绕了五分钟,来到他未来的屋子里,洪建修一下
就愣住了——房里只有一张硬板床。空荡荡的屋子里,什么别的摆设都没有。这
样的一间房,二百八十块一个月,他和一个同来北京的朋友合住。
洪建修买了一床薄被子,拿了随身带着的几本计算机专业书当枕头,就在这
硬板床上,睡了一个月。
屋里没有卫生间,他每天都不得不去一个公共厕所——" 熏死人不偿命" ,
洪建修说,在里面待五分钟再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就知道什么叫做幸福。" 没想
到北京,也有这么垃圾的地方。"
北京的夏天热,他怕热。三十多度的气温,他花四十块买了个电风扇," 呼
呼呼" 吹出的都是热风。怕走电字,他给电扇定了时,每晚只开一小时。
可洗澡是个难题。楼里没法洗,外面的浴室又远又贵——要四块钱一次。他
平时就随便拿凉水冲冲,直到房东在卫生间弄了个公共浴室,才能" 凑合着洗洗
".洪建修每天都要洗澡,怕出汗,洗完了就躺在床上不动,可还是热得睡不着觉。
最可气的是他的同屋,每天倒头就睡,还爱打呼噜。烦啊,洪建修" 直想踹
他".
可哪能真踹,白天还要和他一起出去找工作。
3.投了四百份简历,他找到了工作
大四辛苦一年,他在哈尔滨没找到下家;老爹老妈没本事,也没法帮他安排。
眼见同寝的七个哥们,六个靠家里帮忙找到了工作。洪建修一咬牙," 进京赶考
" !
七月的北京,到处都是招聘会。洪建修每天七点多起床,简单吃些油条包子,
跟朋友一块出门。九点左右到会场,走走看看投简历,买两个煎饼果子当午饭,
下午再回唐家岭。回到屋里只想上床睡觉,一睁眼又是大同小异的新一天。
同来北京的哥们,最快的一个三天就找到了工作,请他们在唐家岭相当体面
的一家餐馆" 庆祝".四个人围坐一桌,一人一瓶燕京啤酒。
洪建修想,这是个好的开始。
可渐渐地,大家都找到工作了,只剩下他。
远在内蒙古的家人,也让洪建修很烦,爸总是说,找不着就回去吧。洪建修
每次都是嘴上答应," 家是个小城镇,回去干啥呢" ?再说,回去的话就错过了
最好的时间,那时北京的招聘机会最多。
" 如果我没坚持住,回去了,现在你还能在北京看见我吗?在家里待着,时
间长了,心气会变,学的东西也就忘了。" 他说。
每天从招聘会回来,洪建修还要去网吧,找招聘信息,投简历。那个网吧离
住处两分钟,里面烟雾缭绕,还混杂着分辨不出来源的汗臭味。
整整一个月,洪建修至少投了四百份简历,全都石沉大海。
第32节:进京记(3 )
他一心想找软件研发方面的工作,但最后,一个做软件测试的公司挑中了他。
过程出奇地顺利——周四投简历,周五面试,周一体检,周二就去上班了。
面试过后,洪建修觉得" 可能黄了" ,因为面试官与他的对话是这样的——
" 带毕业证了?""没带。""带学生证了?""没带。""那来干吗?""找工作啊。"
但紧接着,洪建修收到了体检通知。
工资两千块,比他期望的还多五百。他很高兴。" 很多高中同学,刚上班的
时候工资只有一千二、一千五。"
不过他也没忘记,大学里那些学采矿专业的同学,大四时每天在床上躺着,
都有人找他们签约。他们还都特拽,不去。
4.搬家,再搬家——反正" 都是豆腐渣"
找到了工作,洪建修决定搬家。他找了一个单间,带独立的卫生间,三百五
一个月。两年后,他又搬到了更偏远的土井村。
他早就想从唐家岭搬走,原来的房子太破了!那里又小又贵灰又大,冬天冷,
夏天潮。上班挤不上车,还堵得要死。
土井村是982 路公交车的终点站,洪建修工作单位在软件园广场,982 路直
达,即便在早高峰,二十分钟也足够了。
房子是同事介绍的,同样是每月三百五的房租,条件好多了。二十多平方米
的屋子,自带一个小间,夏天很凉快,洪建修准备到时就搬到里面睡。
屋内很空,电脑桌占据了一个小角落。台式电脑是2008年新买的,配了24寸
的液晶显示屏,专门用来看电影。他今年还新买了手机和手表,原来的手机用了
三年零八个月,电池不好使,按键也不灵光了;手表戴了很久,指针已经转不动
了。
这三样东西,一共花了八千元,是洪建修在北京两年多来最大的花销。他平
时很少买衣服。现在身上穿的白色条纹衬衫,还是人家搞活动送的。
正对着电脑桌的另一个角落,是一个一米多高的橱柜。隔层里放了些东西,
最显眼的是一个落满灰尘的白色塑料袋,里面装着书。" 全是以前学软件研发时
候的书,很久都没翻过了,全是灰,还是别碰了。" 他说。
橱柜的旁边,是乳白色的暖气片。上面画着一幅夏日风情图——绿色的荷叶,
粉色的荷花半开未开,浮在水面上。可用手一摸,却冰凉——原来屋里并没有供
暖。难怪在屋里人会不时地发抖。正常来讲,这时应该有暖气,但房东说:" 天
气暖和就不开啦。"
靠窗口有一张双人床。白色的床单和被套,都是大学时用的,一直用到现在。
墙上有几道裂缝。无论是土井村,还是唐家岭,都在不停地拆房子,盖房子。
两层拆了盖四层。" 成本用不了一年就能收回来,全是豆腐渣工程," 洪建修说,
" 盖房子用的都是旧砖块,水泥也很差,和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在里面。" 第
33节:进京记(4 )
不知道什么时候,洪建修还会搬家。周围的人都是这样,谁也不知道明天住
在旁边的是什么人,当然也不确定明天一早自己会在同样的地方醒来。
洪建修的工作却出奇地稳定。他一直没换过工作。
5.三十岁的时候,我在做什么?
洪建修加过一次薪,每月多了一千块。可是就只涨了这一次。
他一直都很节省,从不乱花钱,除了每月吃饭、抽烟、房租、水、电、上网
费,加起来还不到一千五,六万块就是这么攒起来的。
可原来的同学不停地跳槽,工资涨了好多。洪建修" 天天都想跳槽" ,但是
同类公司待遇都差不多,除非到外企。外企对英语要求很高,偏偏洪建修是学俄
语的。现在俄语都忘光了,英语还没学会。
" 我们是被国家毁灭的一代。" 他说。
他最大的担心就是钱。觉得俗吗?社会就这么现实。他有个学土木工程的同
学,过年的时候抱怨说,老板真抠,年终奖只发了一万五。洪建修不说话,心里
埋怨朋友炫耀——自己的年终奖,最多的那次才五千块。
也许要换行才行。洪建修很难想象,自己到了三十岁的时候,还在做个小小
的软件测试员。
现在,他每天早上七点半起床,不到八点出门,八点半上班,五点半下班,
六点到家。午餐在单位吃自助,有肉有菜有水果,每人一个大盘子,他每次都装
得满满的:" 到了晚上也不会觉得很饿。" 晚上煮两包泡面,或者在外面的小餐
馆里吃个盖饭。吃完饭大概七点多。
其余的时间,他就上网打游戏,要不就看看网上新闻的评论——他觉得网友
都很有才。
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来北京两年多,洪建修仍然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他所熟悉的地
方,也就是单位和他所住的村庄。
他知道坐什么车上班,坐什么车下班;知道每月什么时间房东会来收钱;知
道出门走几分钟能走到吃晚饭的小吃铺——此外,还知道一点当地的社会学。
和唐家岭一样,土井村每月都会在村口收一人十元的" 水费".收费的人,都
" 挺横的".住在隔壁的同事,去年年底有朋友借住。第二天一早刚好赶上收钱。
那哥们不想给,双方吵起来,还动了手。后来来了两个警察,同事朋友的女朋友
就说,打架警察不管啊?警察说,管啊管啊,就把不想交钱的人给带走了。据说
在拘留所里住到现在。
洪建修听同事讲了此事。还好不是自己朋友,就算是也没办法,没钱没人,
啥招没有,唉。" 这就是社会。" 他说。
这时候,洪建修的眼睛望着橱柜里的一个红色相框。照片是毕业时寝室的哥
儿们帮他拍的。画面上,他张开双臂抱在一堵长长的砖墙上,转过头对着镜头,
脸贴在红色的砖块上,一脸严肃。
" 那时候头发跟乱草似的。" 他说,脸上天真地浮起一丝微笑。
第34节:保险公司的羚羊(1 )
四 保险公司的羚羊
张 冉
李鑫平,男,1984年生,山西柳林人。自考生,2004-2008 年在北京师范大
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会计专业。现在一家保险公司做推销员。
1.单位——狮与羚的故事
2008年5 月,已经完成全部自考科目的李鑫平,找到了某保险推销员的工作,
开始了在写字楼上班的时光。
他上班地点在西直门外的某金融大厦。西直门是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
公交、地铁、立交桥是人流车流的生产线,即使没到上下班高峰时段,车流人流
也是簇拥着前行。从西直门城铁站下车,过一个天桥,就是该金融大厦了。
这里的写字楼和中关村的相比,密度小了很多,楼层也不是那么高——该金
融大厦总共11层,在这里,算是高层了。
保险公司的办公区占据了整栋大楼。第一层,八个展板挨着墙排开,上榜业
务员的肖像照挂在展板上,他们个个身着正装,精神抖擞——成为上面的" 名人
" ,是李鑫平的目标。
他的办公室在七层。走出电梯,迎面就能看见一张大大的海报,占据了差不
多整个墙面,海报上说的是狮与羚的故事——" 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醒来时,
他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要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醒来
时,他知道自己必须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
瞪羚,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
无论是谁,看见海报的时候,总不免被狮子和瞪羚的眼神震慑住。每天早上
李鑫平登上电梯,走进办公室,脑海里始终萦绕着" 奔跑" 二字。
办公室是一个一个的格间,空间很局促,耳边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坐在办公
椅上,视线被隔板拦住,但仍能依稀感觉到黑色的影子在不停地走动。尽管声音
嘈杂,却有一种方正严密的秩序把人吸进去," 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 ,像
被关到牢笼里一样。
整个楼层,都被各式各样的海报、宣传画、红色的榜单、照片、汉字标写的
数字包围着。" 每个人每个月挣多少钱,各个部门前十名,全都在那里贴着,"
李鑫平说," 一切都在做比较,比较业绩比较穿着比较工资比较以后的发展……
" 无形的压力,就藏在墙上的面孔与人民币的数额之后。
下午五点四十,正是下班的时间。电梯从高往下每停一层,都有很多人走进
来。他们西装革履,白衬衫、黑色西服和西裤。每个人都有一双警觉的眼睛,写
着迟疑和不相信。
2.寒风中的等待
下班了,走到西直门,运通205 载着他到唐家岭,这个他住了将近两年的地
方。
第35节:保险公司的羚羊(2 )
工作辛苦一天,回家的时候应当开心,对于李鑫平来说,却不是这样,下班
只是又一个劳碌的开始——舟车劳顿,每天都要至少一个半小时,他才能到家。
遇到中关村大街堵车,就要两个多小时。八九点,平常人家早已收拾好碗筷的时
候,他才开始吃晚饭。
他忘不了2007年的冬天,下午五点半保险公司培训结束后,在寒风凛冽里等
了整整一个半小时,车才来。这一个半小时,他缩着头,在车站来回踱步,实在
耐不住了,打电话给公交公司投诉。然而,他还得继续在车站等着,因为公交公
司不能控制在马路上行驶的车以及糟糕的交通。
天越来越黑,风也刮得更猛烈了,好不容易看到亮着车灯的运通205 开过,
眼前就黑了——黑压压的人群把一米六出头的他挤在中间,四处都是人,推着他
上了车。从车窗往外看,星星点点的路灯之下,还是黑压压一片的人," 再来两
辆车,恐怕都装不下".
在回家的公交上,总有这样的时刻:他浑身酸软地瘫坐在椅子上,收敛了推
销保险的职业微笑,轻轻地感叹一声:" 在这样的大城市里,生活的确很辛苦…
…"
3.灰尘与砖块
到了唐家岭,车停了足足两分钟,伴着嘟嘟的刷卡声和或轻或重的脚步声,
大半车的人走下来或者跳下来——他们到家了。
走下公交车,路面上的扬尘扑面而来。隔在车道中间的砖墙,让本来就不宽
的道路变得更加拥挤。四处车灯闪烁,人的眼睛就在光与灰的影子中扑闪着,害
怕耀眼的车灯,害怕钻到眼睛里的沙尘。
西直门和唐家岭,这两端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不同的是,一头是窗明几净,
另一头则是灰尘密布。
选择在唐家岭住,一来朋友的推荐,二来" 这里吃的比较多" ,爱吃的李鑫
平便忽略了灰尘,在这里安了家。一天的辛劳之后,美美地吃上一顿,是李鑫平
最好的享受。唐家岭或许缺少整洁的环境、井然的秩序,但最不缺的就是街边一
个一个的小饭馆。东北菜、川菜、湘菜、麻辣烫,凡是能想到的吃的,这里都有。
每天晚上六点开始,路灯初上,生意也渐渐火起来。
晚饭后已经八点多了,弯弯曲曲的小路引向他要安睡一晚的地方。忽闪忽闪
的路灯,没有持久的明亮与安全感。走到了一个小巷子里,到处都可以看见堆砌
的砖块,这里永远都在拆与建的循环之中。那一堆堆的砖块,可能消失在今天,
又会在明天的另一个地方出现。
上楼的木梯摇摇晃晃,若是第一次来,会很害怕从上面掉下来。而李鑫平早
已经习惯了,闭着眼睛都能走,根本不用小心翼翼扶着旁边的栏杆。
在这个房东自己搭建的二层楼里,没有公共厕所,也没有洗澡的地方。冬天
要上厕所,得出去受冻,于是,他" 憋着" ;夏天,公共厕所缺水冲刷,臭气熏
天,于是,他" 忍着".第36节:保险公司的羚羊(3 )
公共厕所在小巷的进口处,一堵砖墙,可以看见漏风的没有装玻璃的窗户。
到了晚上,厕所没有亮灯,黑乎乎的一团,什么都看不见。但即使是新住户也很
容易找到它,那股刺鼻的味道,却是无论如何都去除不掉。
他的小屋里,一个上下铺,一张单人床。他熟练地把电脑拿出来,放在单人
床上架着的小桌上。上下铺是两弟兄睡的。弟弟是一个1987年的小男生,在这里
上学。他穿着一件蓝色的外套,像一件中学的校服,脸上带着稚气,两颊上还泛
着红晕。
从五点半到九点,李鑫平经历了由白日的辛苦到黑夜的安静,由喧嚣的闹市
到尘土飞扬的村里栖息的过程。这一路上,西直门中关村清华北大,繁华的经济
中心,中国最聪明的智力资源聚集在这里。只是海淀学府里的知识精英们,怎知
在半个小时的路程之内,就是" 村" 的光景?
4.压力大,也要尽心
保险公司每个月都有任务指标,达不到的员工要降级。很多人都没有熬完前
三个月,就从公司" 跑了" ,因此这个行业有90% 的流失率。
李鑫平坚持了下来。试用业务员、正式业务员、业务主任、业务经理一级、
业务经理二级、高级经理一级、高级经理二级、区域总监、区域副总经理、区域
总经理,这一级一级的阶梯让他苦苦奋斗。从试用业务员,到正式业务员,再到
业务主任,他用了整整九个月。有比他快的,半年就升到业务经理一级;也有慢
的,一年多,还只是试用业务员,每月拿1500元的底薪过活。
每天必上的课程,是八点半开始到十点半的大早会。所有的业务员聚集在大
厅里。他们交流业务,分享经验。之后是四十分钟各个部门的培训。这样一个上
午的时间就过去了。
在早会里,李鑫平总能学到东西——如何与人沟通打交道,了解经济走势和
金融市场的发展。他给自己制定目标,对之前的工作进行总结。他期盼着每天的
进步。
下午,是业务时间。刚来保险公司的时候,他每天打电话推销。一百块钱买
一万个全球通的电话号码。" 那时候可苦了" ,一天四五百个电话,小灵通从来
没有停过,挂了电话就拨下一个手机号," 打到后来都发热" ,每天晚上充满电
的小灵通到了下午三点钟就没电了。
公司每天都有一个小榜,每个人每天做了什么都挂在上面,达到标准才能回
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看到别人的工作量,脑海中又浮起墙上的海报,业绩
排行,一层的名人墙,李鑫平总会感到压力。
每天都有工作量,若完成了工作量,五点半可以下班,完不成就走不了。为
了完成业务量,前三个月,他每天八点才能从公司出发回家。现在就不需要了。
坐在公交车上,李鑫平说:" 我们部门里面现在还有好多人没下班呢。" 第37节
:保险公司的羚羊(4 )
他打算在保险公司干三年,尽管以后一定会离开,但是他说,也要" 像经营
自己的事业一样尽心".
这三年,他要学到销售的整个流程。在保险公司,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会学到" 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怎么把客户搞定。
他说,做什么事情都不容易,但是既然做了,就要踏踏实实,有所收获。
5." 你永远都不知道电话另一端的,是什么人"
现在他已经不需要自己亲自打电话来推销了,作为业务主任,他有两个助理
专门打电话。他要做的,就是和有意向的客户进行深一步的交流,为他们制作合
适的保险计划,会见客户,出单签保险合同。
和客户的谈判在他看来,是充满未知的,是刺激有趣的,因为" 你永远都不
知道电话另一端的,是什么人".他有可能是农民,也有可能是央行的行长。
至于能不能谈成,要看相互的感觉。"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你不喜欢他,
他也不喜欢你。遇上不喜欢的客户,看了第一眼他就知道,没戏。
有一次他去西单的中行总行,客户是四十多岁的白领,拿了她那张名片,走
出去都不一样。" 这个人给我的感觉很好。真的,有些有钱人,素质就是很高。
" 可惜这单他没有谈成,因为第二次再见面的时候,他以要签单的心态去,被理
性的银行人看出他的着急,于是黄了。
李鑫平还谈过一个特别有钱的客户,开的是宝马,有三套房产。后来没有谈
成,客户说,做个三千块钱的吧,看你们整天在外面跑啊,也挺辛苦的。李鑫平
说,当时他的脸刷一下就拉下了,很不高兴。" 我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也希望你
买我的保险,但我不愿意因为被可怜才做出业绩。" 他认识一个二十二岁的小伙
子,十二岁死了妈妈,十七岁出来闯荡,从学徒到现在的大厨," 都是一步一步
努力奋斗过来的,不需要被别人可怜".
他有个同事,和一个北京的暴发户谈。暴发户特别喜欢拍桌子,后来同事也
把西服一脱,跟着拍桌子。这样,单子才顺利地签成。
6.铁哥儿们
客户是陌生的,但是那些从小处来的哥儿们,让李鑫平觉得,总有坚实的靠
山,让他觉得安心、快乐。
2007年过年回家,早上五点还没到,天还没有亮,就有哥们儿开着车到车站
接他吃饭了。本来和家里人说好20号左右回家,却在哥儿们那儿呆到25号。真回
家时,又是一大帮人跟着他回去。只要是在哥儿们的地盘,他住宾馆,吃香的喝
辣的,从来都不需要自己花钱。
他的高中同学,家里都比较有钱。有困难的时候,李鑫平不愿意向家里人开
口,一个电话直接打到哥儿们那里,只要说" 在几号几点之前,把多少钱打到账
上" ,他的燃眉之急就能解决。就算那时他们手上没钱,借了钱也会打到李鑫平
的账上。
但即便哥儿们比他有钱,关系铁,他借了钱之后总是要还上。
哥儿们来北京,他也尽了地主之谊——五个人来玩,他花了六千," 啥都买,
啥都吃,北京能玩的地方都玩了".当时是2005年,李鑫平还没有正式的工作,在
外面做兼职,一个月最多就挣一千块钱。这么十几天的工夫,他半年的积蓄都花
出去了。
今年过年的时候回去,李鑫平发现那帮朋友们变化很大。
以前都是在一起讨论吃的玩的,现在问的都是有什么打算,想要干什么。他
们抽的香烟也不一样,原来是十块钱的芙蓉红,现在都是中华。而他,现在每天
的花费,或许还抵不上一包中华。
第38节:向下的青春-"高知" 贫民村调查(1 )
五 向下的青春——" 高知" 贫民村调查
何忠洲
在北京,这个在社会学上被命名为" 新失业群体" ,开始越来越庞大,并且
在北京的周边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个群落。
太阳一往西移,唐家岭就开始拥挤不堪。保持着几分钟一趟的速度,一辆辆
公交车,犹如卸货一般,将满车厢的乘客吐了出来。本来就只够两辆车并行的街
道上,瞬间便全是人。路边的摊贩开始起劲地叫卖在浑浊的空气里已经无法分辨
出味道的熟食来。
这是北京市海淀区最靠边的一个村子,隶属西北旺镇,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
再往西一点,就是昌平区的地界。
不过李竟没有上班,下午五点半,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离站台不远的
一个熟食棚里,埋头狼吞着一碗牛肉面。从早上吃了一个烙饼到现在,他连午饭
还都没吃。
此时,和他住在一起的黄玉清还没有下班,一墙之隔的罗平与胡小杰刚刚在
中关村挤上公交车,一个小时后将到达唐家岭。
这是李竟一天中差不多最舒服的时候,夏日的溽热即将退去,而吃饱了肚子,
已经在屋里窝了半天的他,浑身的劲儿就都来了。
" 吃饱了,一天的窝囊劲儿就都散掉了。" 他说。
1.落脚唐家岭
李竟在屋里已经窝了快两个月了。在离唐家岭车站站台大概三四百米的距离,
一溜铁皮架子搭建的平房,靠边的一间,李竟就住在那里。
就在这个被李竟强调是" 住处" 而不是" 家" 的地方,他已经住了整整一年。
这也是李竟大学毕业后一直呆着的地方。
一年前的7 月1 日,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卷着4 年前入学时学校发的一床
被褥,一个脸盆,一个揉巴着几件衣服的皮箱,几捆舍不得丢的书,李竟来到这
里。
年纪轻轻的他,提起往事,已有不堪回首的唏嘘。
今年24岁的李竟来自河南安阳农村,2002年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尽管当时,
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9% ,但是对李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39节:向下的青春-"高知" 贫民村调查(2 )
根据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卫宏当时对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等院校的实证研究,全国平均城市万人录取数是农村的4.25倍,城
市享有的高等教育机会远远高于农村,差距极为明显。
4 年大学生活,李竟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过着" 三点一线" (课堂- 宿舍
-
食堂)的生活。
和高中时对大学的想象很不一样,等到李竟上大学时,有关大学生跌落凡尘
的故事已遍布于社会。从杀猪卖肉,到买冰糖葫芦、烤羊肉串," 天之骄子" 的
光环已经不再惠顾这一群体了。2006年5 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说,大学生定位为普通劳动者。
李竟回忆说:" 当时学校里议论纷纷,我从报纸上看到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说现在的大学教育:收费精英化,就业大众化。"这已经是大学生就业难在中国上演了若干个年头之后的事了。
自从1998年中国高校开始扩招,到2002年左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一年胜
过一年。根据2006年12月份中国社科院发布的" 蓝皮书" (《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
分析与预测》):2007年,中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将超过2500万人,而新增加
的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一共只有1000万个。而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114
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表明,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就业岗位总
量的22% ,但在2007年,有495 万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
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紧箍咒是从一入学就带在每个同学的头上的。
李竟说,我原本是满怀理想、壮志凌云的,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如何如何了。
但是入学第一天,一位师兄就告诉我们,好好学习,希望将来能找个好工作。不过,这些并没有太影响李竟,甚至在2006年开学不久,学校就业指导服务
中心还曾经专门组织过一次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讲座,一个专家在台上讲:" 好工
作就业单位不要人,赖工作大学生不愿意去。" 他说,大学生就业,应该放低眼
光,着眼长远。李竟当时甚至觉得好笑,因为那个时候,他参加了研究生考试,正在等考试
结果。" 我当时就想,我都考研了,着眼还不远吗?"就在这个时候,团中央、教育部"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又组织大学生
到西部去。任期结束,他们能够享受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同年2 月,北京市首批招聘200 名大学毕业生,到郊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
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这些,李竟正忙于考研准备,并没有太放到心上。
但是,到2006年4 月,考研未成功的消息突然使得李竟变得极为被动。他突
然发现找工作是一件如此令人难堪的事情。那两三个月里,尽管每天早起晚归,
在中华英才网的求职栏里,他也不知发过多少电子邮件(" 反正每次都很简单,
复制粘贴,然后发送。" 他说。),面试次数连自己也数不清,但真正有意向签
约的却屈指可数。曾经有一家公司,答应了和李竟签,但是李竟稍微犹豫了一下,
因为他觉得也许还会有更好的机会。但等到他决定去签的时候,那家公司却因为
在约定的时间里他未到而另招了他人。第40节:向下的青春-"高知" 贫民村调查(3 )
按照规定,到7 月1 日,毕业生都要离开宿舍。之前,离别时刻的发泄都已
尽兴:拼酒、摔酒瓶、酒醉痛哭,散伙饭也已经吃过,离校成为必然,而找一个
住处则成为了当务之急。在唐家岭一带找地方住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我当时还想再考一年研的,那
里离农大不太远,以前黄玉清在那边住过。" 黄玉清并不是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
学生。他和李竟来自同一个地区。在民办高校中国软件学院读书期间,他有一段
时间在外面租房子住,就在唐家岭一带。那时,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子,租金是
150 元,很多年轻人都还住在东北旺,那里离中关村更近。上地软件园那时也还
没有完全建成。但是,两年之后,同样的房子已经涨到300 元。卷着铺盖的李竟在黄玉清的带领下,在唐家岭住了下来。
2.群落正在形成
罗平与胡小杰也是大学生。不过一个是大专生,一个是来自某所并不出名的
民办学校。他们比李竟还要早住进这一溜儿平房。四人均来自农家。在李竟住进
不久后,只有一墙之隔的他们就混熟了。" 有时候有事情我们懒得敲门,就直接
捶墙。" 胡小杰说。相比于黄玉清、罗平、胡小杰等人,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李竟还是显得有
些特殊。" 毕竟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说出去好听一些。"但是很快,李竟便不愿意在人面前提及自己毕业的学校了。李竟开始打算边
找个临时工作干着,边利用空闲时间准备考研。" 毕竟考过一年了,不需要一开
始就专门来准备。" 于是,在黄玉清的介绍下,他到中关村找到了一份卖电脑的
临时工作。底薪800 元,按销售利润提成15%.但是一个月后,李竟颗粒无收,竟
然连一台电脑也未卖出。" 还是太面,见到生人张不开口,更重要的是他不会和
别人去抢生意。" 同在一起卖电脑的黄玉清说。就在卖电脑期间,李竟又认识了在海龙电子城站柜台的程娟,不过,她并不
是大学生,她高中毕业后就跟着叔叔出来了。当时他们正找房子,李竟热心地告诉他们唐家岭的情况。于是他们搬到了唐
家岭。在那里,出租求租的牌子与纸条到处都是。而程娟在找合租伙伴时,碰到
了女孩" 素素".再加上原本住在这一溜铁皮房子的一些人很快都混熟,这个圈子在唐家岭越
来越大。记者询问到底有多少熟人在这附近,李竟想了想说:" 都是年轻人,不下四
十人吧。"这是唐家岭四五万外来人口中的几个。而本村村民,才三千多,正是这些外
来人口,成就了每天上下班时唐家岭街道黑压压一片的局面。他们,基本都是年
轻人,每个人都在唐家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和交往圈。第41节:向下的青春-"高知" 贫民村调查(4 )
而大学生,成为了这个群体里面比重越来越大的一部分人。
不过,李竟并没有和他熟悉的这近四十人很频繁地来往。下班后,更多的时
候,他窝在屋子里看书,这使得他与众不同。而更多的年轻人,则到街道上四处
逛。那里,音响和叫卖声混成一片。李竟经常与大家见面的地点是在唐家岭公交站的站台。即使是失业之后,窝
在家里," 每天连午饭都懒得去吃" ,李竟还是会在唐家岭的街道上出现。隔三差五,他会碰到一些同病相怜者。罗平也曾失过业,在那段时间,懂一
些技术的他做过一段时间的电脑修理工。这使得他接触到更多居住在唐家岭街道
一线的年轻人。以后经常在街道上碰到了,大家就会招招手打个招呼。不过,电脑修理工,这仍然不过是个短工。在认识李竟的那些年轻朋友们中,
绝大部分都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也不乏车轮战般的换工作者。导购、营业员、餐厅服务员、业务员,甚至散发广告传单,李竟还一度尝试
找家教做。按照行情,每小时能够有30-50 元的收入。他甚至曾经贴出条,表示
愿意家教和家务一起做,但是最后没有人找上门来。他所做的都是些临时性的活儿。这些临时性的活儿,在大家眼中,本来就不
算是工作。好在,每个月都有些收入,而且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大家也都相信,
梦想总有实现的一天。尽管在唐家岭,这里的生活环境算不上好。然而其优势也是明显的。首先,
这里生活成本远较市内低。而遍布于这条街道的二元店、三元店里,很多生活日
用品都可买到。就是吃食,譬如牛肉面,别的地方卖五元,这里卖三元。更重要的是,这里离中关村、上地软件园都在一个小时的车程范围内。从2006
年,北京公交降价以后,拿着公交卡,只要花上四毛钱,他们就能够坐上一两个
小时的车,到需要去的地方。虽然有时候也很费时间,但是对这群人来说,最不
值钱的就是时间。更何况,就在北京的上班一族里,还有很多人得坐两个小时的
车才能赶到工作地点,对于居住在唐家岭的人来说,他们实在是幸福多了。3.失业后的困顿
到了晚上七点半,罗平与胡小杰都回来了。记者约李竟等人一起吃夜宵。
在狭窄的唐家岭街道的两侧,一到晚上,长龙般的大排档就摆了出来。
为了招揽顾客,大排档的一面是电视,正放着东北二人转。一个光膀子的老
头正和一个老妇女插科打诨。一大群人一边喝酒一边大笑。就在坐下的时候,李竟斜了一眼,轻声简洁地说:" 俗!"
不过,和着毛豆、花生,几杯啤酒下肚,李竟的话开始多起来了。
第42节:向下的青春-"高知" 贫民村调查(5 )
在唐家岭的日子并不让人快乐,总有来自外界的很多压力," 使人憋闷".
自从毕业,李竟就没再回过中国农业大学。一次,同班同学聚会,李竟也兴
冲冲地前去参加。分别数月,同学见面分外亲热。但是,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同
学之间的差别就已经出现了。有如李竟般无业却正在准备考研的,也有很快就进
入社会角色,在社会上颇有大展拳脚之势的。分别时,一位北京本地的同学开着
轿车," 走,带你一程。" 那个同学说。" 不,我自己转转就回去了。" 李竟一口回绝。但是在回去的路上他心里却
堵得慌。于是忍不住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电话是大姐接的。问了几句家里的情况,大姐便开始问他的状况。
" 总不外乎我怎么样有没有钱用这些话,那时我就在唐家岭这边窝着,什么
事情也没有干,但是我得告诉家里我很好,有事情正在干着。" 李竟后来说。电话随后转到邻居家小孩手里:李竟哥,我再过两个月就初中毕业了,想出
来打工,你在北京这么多年,能不能帮我介绍一份工作啊?李竟一下子愣住了,不过他马上接茬:" 好,等到有合适的工作我给你打电
话。"无论怎样,在老家,他是大学生,家里的脸面是要顾着的。但是压力却始终
在。经济压力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在唐家岭住了三个月后,从来不会理财的李竟开始理起财来。他把自己的每
一笔收入都一一记在一个小本上。抛开每个月和黄玉清平摊的300 元房租和六七十元的水电费,个人的消耗实
际上并不高。为了省钱,他们自己做饭吃,虽然是单间的房子,但是房东在出租
房的一角摆置了一些厨具,再添加一些碗筷,自己做饭,每个月的生活消费都能
控制在200 元以下。这就意味着,不出什么意外,一个月400 元,李竟就能安然
度过了。但前提是,他能够有点事情干。" 而且,我没有办法做到那么节省。" 他说。
夜宵后的结账很快成了一个注脚。原本是记者说明请客的,但是吃罢,当服
务员拿着账本过来时,李竟竟然和记者抢着结账。四个人,喝了四瓶啤酒,吃了
很多毛豆和花生,花了五十多元钱。但是,刚刚走出大排档,一个女服务员追了出来:" 喂,你们给钱了没有?
"李竟的脸一下子红到脖根。在收钱的服务员回应" 付过了,付过了" 的同时,
他拔腿就走,就这样低着头,一直走了很久,他的话才又多起来。夜晚的唐家岭备显热闹,大货车贴着人呼啸而过,烤羊肉串架子上烟火缭绕,
音像店里摇滚四起,再加上尚未退尽的溽热,街道上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李竟领着记者在人群里穿梭,嘴里开始不停地说话。在一个路口,他突然停
住话头,头抬得高高的,径直往前走。那里,一家成人保健商店正虚掩着帘子。
旁边是一个美发厅,穿着肚脐装的女郎高挑着腿在微笑。第43节:向下的青春-"高知" 贫民村调查(6 )
4.腹背受困的群体
对于李竟这样失业的人来说,最难过的倒并不在于生活的艰难和压力。" 每
个月有几百块钱的收入倒不是很难,吃的差些穿的差些也无所谓,周围污水遍地
也能忍受,唯独面对前途,让人很难受。"在搬到唐家岭后不久,李竟和黄玉清,胡小杰等人就曾讨论自己的命运与出
路。开始,考研是李竟的希望,但再次考研失利之后,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 就算考上研究生又如何呢?很有可能也只是(失业)缓期执行。"开始的时候,没有工作,李竟觉得是自己的机会没有把握好,因为考研失去
了机会。毕竟,同学中间也还是有人找到工作的,甚至也有还很不错的。他也曾
自责:大学期间为什么就没有更多地到外面去接触呢?为什么没有多考个证呢?
他甚至有过一段时间的绝望期。"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可能确实是我能力不行的
原因。"但是,当他在唐家岭住下来,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自己一样时,心底里
的疑惑便与日俱增。他清楚地记得学者孙立平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使他的想法
有了很大的改变。在那篇文章中,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分析说:越来越大
的城乡差距是大学毕业生挤在大城市、造成就业结构畸形的主要原因。李竟曾有过回家乡所在县城找工作的想法,一个选项是去教书。但是,就在
去年,他的一个表妹师范毕业,通过各种关系,花了一万多元,才进了镇里一个
小学当老师。在那边,各种政府机构人浮于事,而企业,更是没有多少生机的。
" 我要是回去,可能根本就没人要。在北京念的书,好歹还认识一些同学和老师,
在老家那边,我什么关系也没有。"对孙立平提出的" 新失业群体" ,他很快就对号入座。" 我们也是弱势群体,
没有话语权。" 他说。但是,在北京又将如何呢?
跨过污水纵横的小道,李竟带记者到他居住的地方。在不到十平米的一间小
屋子里,上下层的铁架子床,两张木桌上放着洗漱用具,公共厕所的臭气从一边
传了进来。" 你家里收拾得很干净啊!" 记者说。这句话马上得到李竟的纠正:" 住的
地方,哪能称家呢?"这又是一个在夜宵时曾经延续的话题,当时,记者问到:万一考研不成,那
你以后怎么考虑?李竟回答说:" 不知道,先就这样呆着吧。"
说罢,他猛喝一口酒,一时给呛着了,剧烈地咳嗽起来,竟把眼泪都咳了出
来。(转引自《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第8 期)
第44节:奋斗在" 大学村落" (1 )
六 奋斗在" 大学村落"
初春,柳色青青。
早上七点,三五成群的年轻人走在河堤边,步履匆忙,队伍颇为壮观。他们
赶着奔向写字间或者是大学的教室,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揣着梦想奋斗在北京
城。通向大路的河堤是他们每日的必经之路,见证了他们离开大学后在北京工作、
学习的生活。这里是他们的" 大学村落" ,位于北四环外、八达岭高速以西,二里庄。有
着美丽名字的小月河是条时常有臭味的水沟,整夯的河堤西边是这些年轻人的落
脚地。河边曾经发生过命案,学生们中流传着一对殉情男女不同版本的故事。小月河主营学生公寓的物业公司有八家左右,每栋二三层的楼结构大同小异,
与大学宿舍类似,一楼住男生、二楼以上住女生,顶层有自习教室。昏暗的通道
两边是紧闭的房门,走进房间,二十平方米左右,墙壁斑驳,三张高低铺占据墙
角,桌子、床头堆着一摞摞的司法考试辅导丛书、GRE 词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
试辅导书等。床底下、柜子顶上放着大小不一的箱子。地上堆放着塑料盆、垃圾
桶等杂物。入住只需要登记身份证号,住宿长短随需而定,住的时间越长越便宜,
半年 1500 元一个床位。由于流动性大,每年的9 月要租到这样一个床位并不容
易。住在这里的年轻人都来自外地,没有北京户口,大多在北京各类中小企业或
者小型外企驻京办事处工作,不工作的则是在准备法硕、注会等热门考试。人员
流动频繁,有的住了三年,有的刚来一个月," 性价比高" 是他们选择这里的一
致理由。租费便宜,房间里有空调、电视,免交水费、电费,如果要接入网络再
交80元/ 月,大部分人拒绝了网络。" 这样才能更安心地学习,而且附近的网吧
上网很便宜的。" 只要一个电话,每份不超过五元的面条、盖饭直接送到房间。
改善伙食的话,他们会到河边散布着各种口味的小饭馆,流行的烤翅、麻辣烫最
受欢迎。沿河的地摊上小贩出售各种各样的东西,用他们的话说" 应有尽有".在北京,他们拥有的很少,站着是两个脚印大小的地方,躺下是一张小小的
床。然而他们每个人都乐观、积极,相互鼓励着,坚持着" 高低铺" 的日子,追
寻心中的梦想。城市的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人的命运捉摸不定。" 大学村落" 的年轻人游
离在城市和大学的边缘,在他们青春弥漫的气息背后,是无知无畏还是精打细算,
并不能简单下定论。他们会笑着告诉你,王宝强曾经就住在附近的某个公寓,却
不愿多说自己在寻觅着的东西,只谈现在正在做什么,比如备考、工作、跳槽…
…1.这里不缺成功传奇
张 樱
杨珊珊从湖南老家来北京参加人民大学的自考,两年学业结束拿到文凭找工
作,她在北京一待就是四年。找工作的艰难她已经不愿多提。" 想起来就特别憋
屈,我明明已经完成了专升本的学习,拿到了人民大学的文凭,可是每次找工作
人家都会以相同的理由把我一棒子打回来:' 对不起,你读的不是全日制大学。
' 我的自信全没了。如果可以,我真想回到当时以自考生的身份坐在人民大学课
堂里和其他本科生一起上课的日子,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是真正的本科生,特别自
豪,觉得自己真了不起!" 第45节:奋斗在" 大学村落" (2 )杨珊珊算得上是小月河的" 老人" 了。近四年的" 宿龄" ,让她对这里的典
故、传闻了如指掌,也让她见识了各种不同学历、不同生活背景、不同职业的室
友。住在小月河,杨珊珊觉得最缺少的不是文凭,不是北京人的身份,而是" 安
全感".现在,杨珊珊在一家规模很小的私营企业工作,每月1200元的工资。在那家
以北京本地人为主力军的公司里,杨珊珊是没有北京身份的少数派。刚参加工作
的头半年,她曾经几次在电话里失声痛哭,告诉在湖南农村的父母自己想回湖南
工作。" 可是爸爸严厉责备我,希望我怎么着也得在北京坚持下去。他觉得我能
来北京是光耀门楣的事情,在当地逢人就说。在他眼里,我在北京学习、工作就
成了北京人。"和杨珊珊的父母一样,不少" 小月河族" 的父母们在家乡对孩子在北京学习、
工作的现状不太了解,认为他们来到北京、找到工作就是奋斗的最高目标,至于
其他,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待在北京。杨珊珊们已经回不去了。工资不高,杨珊珊只能选择住在" 大学村落".
小月河的出租方式有两种:租床位和包间。租床位前你对其他室友一无所知,
不知道会遇到什么背景、什么生活习惯的人;相对来说,租包间的自主选择性更
强,你可以找三五个熟悉的同性好友,一起去物业租个房间,只是包间比床位的
价格高一点。起初,杨珊珊为了省钱租了个床位,和室友们相处得挺融洽,可以
意想不到的冲突随着一个东北女孩的到来突然爆发了。一个从东北来北京找工作的女孩住进了这个原本已有五个人的房间。由于生
活习惯不同,五个南方女孩总觉得这个北方女孩洗澡次数少、不爱干净,起初大
伙还拿这个开玩笑,时间一长,东北女孩不高兴了,进进出出都板着脸,外人戏
称她们宿舍是" 两大阵营".一天下午,四个南方女孩一块儿去澡堂洗澡,另一个
南方女孩小忆把钱包扔在床上就去水房洗衣服了,东北女孩拉着床帘躺在上铺看
书。洗完衣服,小忆发现钱包里的钱全没了,此时洗澡的女孩们也回来了,五个
人一致认为是东北女孩偷了钱,不由分说地围住她,你一言我一语,煞有介事地
" 开堂会审" 起来。" 她非说不是她拿的,可当时宿舍只有她一个人,那时候我
们想:不是她还能是谁?后来我们吓唬她说要报警,她一点也不发怵,回了句:
' 你们就报警吧!你们没资格审问我,让警察来跟我谈。'"五个女孩打了110 ,
警察盘问了东北女孩,可是她一口咬定没偷,也找不到证据,警察只好作罢。矛盾并没有因为警察的离去而烟消云散," 怀疑重点" 仍然只有一个——东
北女孩,长达半年多的冷战和排斥由此开始。三天一大骂,小吵天天有。除了平
日里不间断的冷嘲热讽,五个女孩甚至使出种种办法让东北女孩过得难受,希望
以此逼迫她主动搬走。比如东北女孩在下铺坐着吃饭,她们借口整理床铺,站在
上铺拼命抖被子,被子上的尘土纷纷落进东北女孩的碗里。渐渐的,千变万化的
整人招数让杨珊珊看不下去了,她悄悄劝东北女孩:" 可能我们当初真的误会你
了,不过直到现在她们都认为是你偷的,所以才排挤你。你过得多难受啊,干脆
搬走得了。" 东北女孩谢过她,还是坚持住着,直到期满。第46节:奋斗在" 大学村落" (3 )
经过这桩" 莫须有" 的盗窃案,杨珊珊觉得19岁的自己不再善良,在排挤东
北女孩的几个月里,她曾经出谋划策,曾经恶语相向。在一年合约期满的那天,
和那个东北女孩一样,她搬出了那个房间。可是新的房间让杨珊珊又遭遇了" 盗窃案".还没等她熟悉新的室友,一个女
孩就冷冷地向全体宿舍人员宣告:" 我银行卡里的钱少了2000元,我知道是你们
中谁取的,最好赶紧给我还回来,不然后天我就报警!" 杨珊珊不禁打了个寒战
:" 当时我特别害怕。说起来也可笑,我没偷,根本用不着害怕,我就是怕她们
说我是新来的,认定是我拿的,被人怀疑的事儿我见过,心有余悸。" 第二天,
钱居然乖乖地回到了那个女孩的卡里。熟识以后,那个女孩告诉杨珊珊,其实她
发现卡里少了钱的时候就知道是谁取走的,因为之前她曾经和一个室友去过银行,
估计是取钱的时候身旁的室友看到了密码。" 肯定是她心虚,怕我报警,第二天
就给我卡上打了钱。"两桩" 盗窃案" 让杨珊珊不寒而栗。于是第三次租房,她主动找到了几个熟
悉的女孩,一起租了个包间。" 虽然贵点,可是我们对彼此都很信任,在这样的
环境里,我不用整天防着人,也不用担心被人防着,住着放心。"生活有着落,虽然艰苦且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方式,杨珊珊一直在坚持。她喜
欢聊她看到的、就在身边的" 成功案例" ,那些室友或者前辈的故事让她兴奋。
他们中有依靠自我奋斗的,也有投机取巧的,更不乏" 传奇故事" 型的。无论他
们经历了什么,杨珊珊都把他们统统归为" 特别成功的人".杨珊珊有一个室友,也是个自考生,通过两年早出晚归的学习、考证,最终
进了一家瑞士企业。" 她拿到offer 的那天,我比她还激动!" 让杨珊珊失落的
是,后来那个女孩工作太忙,不再有空与杨珊珊相约逛街、回小月河吃烧烤和麻
辣烫。杨珊珊另一个室友,在参加两届自考落榜之后,经一个好友介绍,去广州和
一个素未谋面的男孩相亲,一见钟情,嫁入豪门,成了小月河的传奇人物。" 她
再没回来,只是在结婚前打电话让我帮她退掉床位,还' 顺便' 让我告诉其他姐
妹,男孩家里打算花2000万给他们办婚礼。当时我都疯了!拿着手机一遍遍重复
:'2000 万啊2000万!'"2007年中国最红的演员王宝强,是杨珊珊口中屡次出现的小月河人。或许是
王宝强曾经和她拥有相同的" 小月河人" 身份,她甚至对王宝强的任何新闻都保
持高度关注和传播热情。" 你知道吗?王宝强今年要推出个人自传,主要内容就
是他的个人奋斗史,书里会披露他早年的一些照片,我跟你打赌,里面肯定会有
他在小月河的日子!" 第47节:奋斗在" 大学村落" (4 )在杨珊珊看来," 成功" 离她不过一尺,将来的某一天,她也会成为其中一
员。2.茫然的蜗牛
梁 旭
孙延斌时常感叹选专业真不能一时冲动。当年有人劝他选择就业前景好的软
件专业,而孙延斌却毅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硬件专业。在他看来,要学就学自己
喜欢的,就业问题不必太计较。但当他毕业之后才发现,兴趣真的不能当饭吃。
他只好回过头来重学一门可以用来谋生的专业,但半路出家的就业前景令他十分
迷茫。晚上10点半,孙延斌洗洗便钻了被窝。一闭眼,这世界只剩下" 噼里啪啦"
的键盘声。同屋的其他四人,都在网络游戏里激战正酣,这会儿睡觉对他们来说
还太早。孙延斌揉揉盯了一整天电脑屏幕的眼睛,使劲儿眨巴眨巴,干涩得挤不
出一滴水。在" 噼里啪啦" 的键盘声中迷迷糊糊入睡,睡了又醒来,这样的日子已近一
年,他早就习惯了。" 战斗" 了一夜的室友清点" 战果" ,意犹未尽,每一天的
" 战斗" 对他们来说都可以收获比睡觉更多的乐趣和自我满足感。而对于孙延斌
来说,太阳还是昨天的那个太阳,小月河也日复一日亘古不变地流淌。孙延斌家在农村。提起父母的年龄,他多少有些羞涩:" 爸妈的具体岁数我
也不太清楚,五六十了吧。只记得一个属龙的一个属蛇的。" 他们兄弟二人,哥
哥属鸡,他属鼠。小时候,妈妈教哥俩认字,孙延斌总是先学会,可是一顿饭之后,哥哥还记
得,他却忘了。在他的印象里,哥哥" 天天不学习" 、" 总是欺负他" ,他不明
白这样的哥哥怎么就能考上山西师范大学的本科,又从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一直
读到北京邮电大学的博士。但是上学那会儿,他没有想这么多。他并不在乎自己的学校是否是名校,也
不在乎自己读的是专科还是本科。至于能在学校学到什么东西,他更是没兴趣去
管。于是,他本以为漫长的大学时光便在一个个懒觉中溜走了。2007年孙延斌专科毕业。当时他面临一个专升本的机会,只要愿意去参加考
试,就可以上本科。那时," 天天不学习" 的哥哥已经结婚,新嫂子人挺不错。" 我嫂子让我上
个本科,我哥说,就他这水平?没戏。他说我英语不行。我这英语确实不太成,
考了一次四级,没过,就再也没考过。"孙延斌的同班同学不少,最终却只有一个男生考了本科。孙延斌便跟着大部
队进入了社会。" 随大流呗,我就是那种人。"但当他真的走上社会,却发现工作不是那么好找的,好工作更难找。在石家
庄上了3000多一个月的JAVA培训班之后,他找了个每月1000块的工作。家里人并
不支持他的工作,认为没有什么前途。他年前辞了职,年后又去石家庄试了试运
气,却仍旧没有收获,干脆又回家,自己看书。这一呆便是三个月,家里父母倒
是不着急,可他的书却越来越看不进去,终于,他再也坐不住了。第48节:奋斗在" 大学村落" (5 )
2008年5 月,孙延斌在哥哥嫂子的劝说下进京了。行李是一床褥子和一条毯
子。当年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嫂子就建议他学软件,他觉得没兴趣,就选了硬件。
可是兴趣这玩意儿有时候真不能当饭吃,当初没听嫂子的话,毕业之后果真找不
着饭碗。这回还得听嫂子的劝。哥哥帮他在知春里附近找好了住处,报班的事儿也早已安排好了。
四个月,学费一万元。把这笔" 巨款" 交付出去的时候,孙延斌终于感觉到
自己不再是个大学里的学生,同样是花钱,滋味却不一样了。在北京最火热的四个月里,孙延斌每日重复着这样的生活:坐在60个人的教
室里,盯着电脑屏幕,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一直坐到膀子疼,汗如雨下。" 那时候是我这辈子学习最认真的时候,比上大学时候认真。"
9 月份培训结束,一周后,他成为清华紫光金之盾的员工。上班的前一天,
他搬进了小月河一个名为" 北京师范大学特色专业" 的学生公寓,每月租金250
元。" 搬来没几天,我就想搬走了。住在这儿不安全,老丢东西。我们屋就有人
丢衣服,第一天晒在外面,第二天就没了。所以我的贵重物品,像银行卡什么的,
都放在我哥那儿。"虽说很想搬走,但他自己都不知道还能去哪,只好先在这里将就着。
清华紫光朝九晚五的工作,比上培训班那会儿轻松很多。公司的食堂也可以
满足一日三餐的需要,每日还有10元饭补。周末他就到哥哥那里,让哥哥请客,
改善一下伙食。晚上6 点多回到小月河,睡觉还太早,又没别的事情做,他就到附近中国软
件经营学院的教室里看看书。" 宿舍的人天天打游戏,有时候也拉着我玩。谁不
爱玩啊?我老爱玩了。可是到了这儿光打游戏,不是浪费吗?在学校的时候,绝
对不会这么认真。现在出来,有压力了。"" 有时候在公交车上,听到一些搞计算机的同行聊天,有些专业名词我听不
懂,心理就特别难受。"现在学习时间少了,反倒更想学习。但是,离开了学校,他再也没有找到系
统地学习一样东西的机会,只能在工作中学习和积累经验。" 有的时候挺不知足的,老是对自己不满意。处在一个新的阶段,就有新的
想法。"但就像不满意小月河的居住条件,却又不知道去哪一样,对于工作,他也没
有自己的方向。" 他们说,走技术这条路有发展。有发展吗?我不知道。他们说做管理有前
途,我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他默默地想了想,笑道:" 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迷茫的默默爬行的蜗牛。"
再过两个月,孙延斌来北京就满一年了。但对他来说,北京仍然是一个非常
陌生的城市。他甚至连天安门都没有去过。第49节:奋斗在" 大学村落" (6 )
" 我哥和朋友带我去逛过奥林匹克公园、天坛、地坛、清华、北大。平时下
班后偶尔会去易初莲花逛逛,我在这儿朋友不多,自己也不怎么溜达。"有人叫他踢足球,懒得去,顶多上新浪网看看NBA.买报纸看新闻,没那习惯。
偶尔借本小说看看吧,挺没意思。没有谈恋爱,虽然家里人天天唠叨。连他自己
都觉得这生活似乎太平淡了,没有一点儿出彩的地方。要是公司里事儿不多,闲下来了,他有时会愣会儿神儿,想家,想在家里忙
农活儿的爸妈。" 这儿离家有点远,我还是想回石家庄。我听说石家庄要建一个软件园,要
是有发展,我就回去。我想在石家庄市里买房子安家,那比较现实。"3.白天上班族,晚上学生族
张 樱
和阔别7 年的高中同学在小月河的" 大学村落" 相遇,记者以为彼此会尴尬
——至少在这种脏乱差的环境下相见,我担心她会有心理负担。实际上,我们聊
得很愉快,显然她对目前的生活很满足。黄琼是位让人羡慕的美女白领,她住在" 大学村落" 多少让人有点意外。
2004年,黄琼从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英语系毕业,不喜欢南京也不喜欢上海,
她选择到北京工作。家里人不放心她一个人租房子,联系了远房亲戚。亲戚答应
提供空房,于是黄琼一来北京就有了免费的房子住。" 和小月河学生公寓比起来,那套房子简直就是豪宅,装修得特别好。可是,
那种孤单让我受不了。原来南京的同学大多在杭州、上海工作,几乎没人来北京。
一到周末,我就买一堆吃的,在家看两天电视,人都快憋傻了。" 亲戚全家人都
是医生,有洁癖,每次来都嫌黄琼收拾房子不够干净利落。没多久,有朋友推荐
了小月河的" 大学村落" ,她毫不犹豫地租了个床位,住了下来。刚到北京时,黄琼在一家外国公司的北京代表处担任助理。办事处人手少,
加上黄琼性格活泼、胆大心细,很快就得到了重用,最后老板索性把人事、财务、
主管几大职务全交给她一个人。" 我很快成了公司的大拿,一般员工跟我说点事
儿,都得拿小心翼翼的态度。"3年工作下来,黄琼没了激情。" 每天就是机械地
完成各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活儿。"上海一位好友的跳槽让黄琼颇为震动。" 她原来是一家外企的助理,每天就
是陪女上司参加各种晚宴。她觉得过这样的日子算是白活了,纯粹是打杂和瞎混,
学不到真本事。2007年初,她跳槽去了一家外贸公司工作。没想到一年下来,年
薪涨到了5 万多,比以前足足多出2 万元。" 黄琼坐不住了。好友的转变、年龄
的增长让她迫切感觉到自己也需要某种飞跃。第50节:奋斗在" 大学村落" (7 )
黄琼想到了跳槽。" 那时候,我只是觉得不能再这样没有任何发展空间地混
下去,并没有仔细考虑要做哪个行业。" 目前,黄琼在一家国际会展公司工作,
为国外各种展会联系国内场地、布置会场等。" 之前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完全是
一片空白,一切从零学起。虽然每天体力上辛苦一些,思想上却比以前轻松,不
用整天想着' 哎呀我这样混下去怎么办' 之类的问题。再加上这个领域在国内挺
新潮的,我相信将来我会有发展空间。"黄琼的工作职位、薪金待遇非常好,休闲生活也丰富多彩,和小月河里其他
人早出晚归的枯燥相比似乎有点格格不入。" 其实我在北京也没什么大学同学、昔日好友,所以我老出去玩。" 慢慢的,
黄琼发现北京是一个休闲设施特别全面、发达的城市。" 比如冬天,我可以去京
郊滑雪、泡温泉,还可以去卡拉OK唱歌、看电影,在北京,几乎就没有你想得到
却玩不到的地方!"黄琼是个" 月光族" ,每个月4000多元的月薪,除了支付200 多元的房租,
她的其他开支都花在吃饭、购物和休闲上。" 我的同事、父母知道我住在小月河,
都特别惊讶和心疼,老劝我离开这里,出去租个好点的房子,起码可以一个人住
一个单间。" 黄琼却不愿意,她太害怕孤单了,她喜欢" 大学村落" 的氛围,喜
欢这里的方便、自由。" 这里和大学的宿舍几乎是一样的环境。白天上班,晚上
重温一把学生的感觉,大伙儿打打闹闹笑笑,就把白天上班的苦闷全忘了。"谈过一场失败的恋爱,黄琼心目中的男朋友应该是年龄相当、志趣相投的,
至于现实生活的柴米油盐她没有或者说不愿意多想。工作、生活在北京,黄琼深
深知道自己是这个城市的外地人,她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在这个城市落户安定下来,
也许有一天,找到心仪的男友,一起奔向另外一个城市。4.京城角落里的女猎头
杜韵竹
为了防止自己的设计理念遭到商业运作的冲击,梁亦娴干脆放弃以广告设计
谋生的打算。她对自己的评价是:细心,执行力强,有强烈的上进心。当2008年
的金融危机来临之时,她的努力和坚决使她从公司的裁员风暴中留了下来。约访梁亦娴很不容易,因为她总是无法确定约谈时间。用她的话说:" 做猎
头这行,得跟着对象的时间转。"梁亦娴是1986年生人,但言语之间老到成熟,俨然一个彻头彻尾的职场人士。
她自己对此颇为得意:" 第一次接触我的人都吃惊我怎么这么小。看上去不像吧,
哈哈?" 梁亦娴上大学当了三年班长,做事干练利落,那份与实际年龄不符的成
熟,很受班主任赏识。离开学校之后,她就很少再回学校。" 我现在很少和学校
里的朋友联系,校门是一个槛,出来后思维和视野都很不一样。" 第51节:奋斗
在" 大学村落" (8 )梁亦娴的专业是广告设计。她形容自己的创造全靠灵感:" 有可能一个月都
设计不出一幅,也有可能一晚上就把好几次的作业全做完交了。" 这样的创造习
惯和广告公司接件计时的工作规律很不相符,梁亦娴不希望自己的创意被客户的
要求凌迟,在出校门前就果断放弃了自己的专业。" 我很早就知道不能靠在学校
学的这些东西吃饭,上学的时候就一直在找实习做,尽量让自己多接触社会。"2007年夏天,梁亦娴从北京联合大学毕业,和五六个同学一起搬进了小月河
的公寓。" 这里的环境和宿舍特别像。" 这所公寓的规章制度都贴在墙上,其中
有一条规定是晚上十一点半自觉熄灯。梁亦娴笑道:" 哪里会有人遵守,也没人
检查,只是同室的人睡了就自觉关灯了,回来晚了手脚放轻声些,仅此而己。"小月河只是为梁亦娴在北京落脚提供了一张床,她的主要社交活动都在小月
河以外:" 我和住在这个地方的人没有共同语言。" 不久前,梁亦娴在公司刚升
了一次职:" 我的朋友都是在工作中认识的,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上,男性居多。
" 梁亦娴做的是猎头的工作,交际工作必不可少。公司接了业务,她就和符合要
求的候选人接触:通电话,聊MSN ,慢慢的就熟悉起来。" 他们玩的时候就会叫
上我,一般出去唱歌吃饭都是他们付钱。" 梁亦娴觉得她的朋友比她有经济实力,
她也很坦然地接受这一点,经济基础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到相互之间的交往:" 可
能他们觉得我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和他们合得来吧。"尽管出去玩的时候她不怎么出钱,每月花在交际上的费用也有一千元,占她
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梁亦娴说到收入,总会苦着脸道:" 钱不够花呀!" 据统
计,2008年北京职工平均年收入为44715 元,梁亦娴的收入与此相持平。但她的
期望月收入为8000元,显然自己与梦想还有很大的差距。梁亦娴相信自己会有实力获得理想中的收入的:" 我的能力比较强,这是我
最自信的地方。另外,我很细心,就算是去做扫地这样的工作,我也一定比别人
扫得干净。"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让大小公司开始裁员,建国门CBD 的白领们有
了饭碗危机,猎头公司的业务也在减少。梁亦娴的公司陆续有员工离开,她自己
却刚刚在2 月份被提升。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梁亦娴曾经自费参加过一个人力资源的培训。她
当时在京郊的校区学习,晚上几个人住一个大房子。有一晚一个女生很晚出去没
关门。" 我被外面的动静惊醒,迷迷糊糊就发现一个男的进了我们的房间。我尖
叫起来,同寝室的女生听见我叫也叫了起来,那个男的就跑了。" 之后的三个月
里梁亦娴无论如何也不能在夜里正常入睡,精神一直高度紧张,有一周甚至只正
经吃了三顿饭,一下瘦了十斤。男友一直陪着安慰她鼓励她,半年多才缓过来。
" 直到现在我还特别怕黑,我觉得自己心理有毛病,但就是抽不出时间去看医生。
" 第52节:奋斗在" 大学村落" (9 )这件事她一直没敢告诉家人。" 我毕业后就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家里才放
心我在外面工作,告诉他们这些事,只能让他们担心。"5.有心的过客
张蕾磊
王婷在小月河住了大半年,她现在很犹豫,自己设定的一年期限快到了,是
不是要延长一年,继续在北京边工作边学习?王婷中专毕业后就开始参加自考,考完大专,紧接着考专升本,在北京某大
学上了2 年脱产的成人高考班,学的是管理。其间,她看到同学们都报考注册会
计师,就跟着一起报了名。注会考试难度比较高,5 年时间内完成5 科专业考试,
消磨了很多人报考时的雄心壮志,王婷却悄悄地坚持着。她顺利拿到本科学历,回到家乡——河南某县城。家里人找了点关系,王婷
便在当地的一家事业单位上了班。她没有放下注会考试,每当郑州有老师来串讲
科目,她就赶一个多小时的路去听课。王婷用4 年时间考完全部课程,当拿到证
书后,她决定去北京。" 我虽然拿到了注册会计师,但是我不是学金融的,我想
把学的这些东西实践一下,在家乡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要去北京。" 她选择北京
的理由很简单:" 那里有同学,好歹有个落脚的地方。"2006年底,王婷在网上发简历找工作,她只求找个北京的事务所当助理,很
快她收到了面试通知。面试很顺利,事务所当即要派她去山东出差,王婷算了算,
完成项目来回要20多天。" 我临时请的假,肯定不行,所以就拒绝了。" 她买了
3 天后的火车票,要走的那天又有公司让她去面试。" 算算时间来得及,我就去
面试了。他们让我做了一些表格,我把小数点输成了逗号,表格怎么也弄不好,
折腾了一下午。" 完成了表格,王婷着急赶火车,忘记拿挂在门后的棉服,等她
跑回去拿时,公司的人都笑她有心要留下。为了办停薪留职,王婷耐心地等待新旧领导完成交接,熟悉工作,一等就是
半年。要找领导谈话那个上午,她一直在走廊和窗口观察领导办公室,总是有人
进进出出找领导,同事说她像热锅上的蚂蚁。11点半,大家都吃午饭去了,王婷
堵住了领导," 借一步说话".王婷家孩子比较多,父母对她并没有太多要求,大多时候是她自己拿主意。
办好停薪留职,在网上发了求职信,王婷没有等待任何回复就提前买好了北上的
火车票。" 我是6 月30日的车票,6 月29日有公司打电话让我去面试。" 在火车
上晃了一夜,下了火车王婷就赶去面试,并在这家公司留了下来。刚到北京时,王婷借住在同学那里。某天,她在二里庄办公交卡,发现附近
有学生公寓出租。王婷打听了一下,一个床位半年两三千元,她觉得太贵了。有
人建议她去小月河看看,王婷就这样找到了小月河学生公寓群。" 半年1500元,
免水电费、有空调、有电视、免费洗澡,很值,所以我就搬过来了。" 王婷满足
地说。第53节:奋斗在" 大学村落" (10)
每天朝九晚五地工作,上班时间安排得很满,下班回来,王婷就想好好休息。
" 回到这里很放松、很热闹,大家聊聊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王婷月薪3000
元,不算床位费,每月的开支在500 元左右。她在北京只有一个重心——工作。
" 我到北京就是为了学习。在这里,我一天干的活儿是原来那里一个月的活儿,
那些书本上的内容落实到了工作中,我要学、要应对的东西太多了。跟准备注会
考试比,那时一个月学的还不如我现在一周学的多。" 王婷笑着说。对王婷来说,北京大多数时候是陌生的。要出外勤的时候,她会提前在网上
查好行车路线。平常她基本是公司、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王婷不打算在北京生
根,她原本给自己一年的时间。" 年纪越来越大了,女孩子总是要过稳定一点的
生活。我是肯定要回老家去的,现在我在想要不要多给自己一年时间,因为处理
大项目我还是有点吃力。" 王婷淡定地说着自己的未来:回了老家接着在单位上
班,找些给公司做账的兼职。(本文中《这里不缺成功传奇》、《白天上班族,晚上学生族》、《有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