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蓮小説 | 射雕英雄传

全真教小说

道教教派,开宗于王重阳 。以“三教合一”、“全黄老之真”和“苦己利人”为宗旨,去鬼道而归老庄,并逐渐包容合并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开启了道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开宗者王嚞,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早年曾应武举为状元,入仕,后辞官归隐。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镇遇仙,为汉钟离和吕洞宾,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间出关赴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其中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以74岁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 道教入门

基本教义道 - 德 - 炁

阴阳 - 三清 - 炼丹道教人物老子 - 关尹子 - 文子

列子 - 庄子 - 鬼谷子

张道陵 - 魏伯阳 - 许逊

魏华存 - 葛洪 - 寇谦之

陆修静 - 陶弘景 - 孙思邈

五祖七真 - 陈抟 - 王文卿

司马承祯 - 刘一明 - 邵元节

褚伯秀 - 陈景元 - 王重阳

丘处机 - 张三丰 - 陈撄宁道教神仙元始天尊 - 灵宝天尊 - 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地母-五方上帝

西王母 - 东王公 -三官大帝

神农大帝 - 玄天上帝- 紫微大帝

女娲娘娘 - 托塔李天王 - 中坛元帅

二郎真君 - 八仙 - 灶君

魁斗星君 - 文昌帝君 - 保生大帝

纯阳祖师 - 财神- 太乙天尊

驱魔真君锺馗- 天上圣母 - 洪圣大王

城隍 - 境主 - 福德正神

九皇大帝 - 天医真人 - 九天玄女

虎爷 - 广泽尊王 - 开漳圣王

温元帅 - 马天君 - 王灵官

七星娘娘 - 太阳星君 - 太阴星君

五府千岁 - 五年千岁 - 五福王爷

灵安尊王 - 古公三王 - 九龙三公

东岳大帝 - 酆都大帝 - 八卦祖师-

麻姑 - 百花仙子 - 张仙

临水夫人 - 三茅真君- 四海龙王

关圣帝君 - 伏羲

斗姥元尊- 田都元帅 -西秦王爷

金光圣母-雷公-包府千岁

月老- 注生娘娘-日夜游神

武夷真君 - 十殿阎君 - 五方鬼帝

黑白无常 - 阴阳司 - 判官

三山国王- 黄大仙- 巧圣先师

法主真君- 辅天真君-弼天真君

五营神将-骊山老母-岳武穆王

嫦娥娘娘-巧圣先师-水仙尊王

四大元帅-青山灵安尊王-董公祖师

姜太公-金花娘娘-泰山娘娘

道教宗派黄老道 - 太平道 - 楼观道 - 隐仙派

天师道 - 灵宝派 - 上清派

茅山宗 - 神霄派 - 太一宗

正一道 - 全真道 - 妙真道

净明道 - 闾山派 - 方仙道

清微派 -阴阳道道教典籍道德经 - 南华经 - 太平经

参同契 - 抱朴子 - 黄庭经

云笈七签-道枢-真仙体道通鉴

道法会元 - - 历代神仙通鉴

太平经洞天福地十洲三岛 -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 七十二福地

道教名山维基宗教主题宗教全真道也称全真教,中国道教的重要派别,于金代由王重阳于山东宁海所创。元代,张紫阳一系所创立以内丹修炼为主的金丹派(主要是陈上阳)依附全真教,自称南宗,把王重阳这支则称为北宗。金丹派其五位祖师,也被称为南五祖。目录1 历史2 教义3 全真五祖4 全真诸贤4.1 北七真4.2 南五祖、南七真5 历任掌门6 小说中的全真教7 参考资料8 外部链结历史金朝的武官王重阳醉心于钟离权、吕洞宾的思想,1160年开始自行结庵修道,1167年在山东宁海开创了全真派。王重阳仙游羽化后,弟子七真等人接任掌门。全真教由于地处金国当时的国境之内,所以在刘处玄、丘处机和王处一掌门时,都承认金国的政权。王处一更曾应金世宗的邀请进宫讲授道学。另一方面,蒙古可汗成吉思汗西征时,邀请丘处机前往西域与他会面,询问治国和养生的方法,丘处机以“敬天爱民”、减少杀戮、清心寡欲等为回应。成吉思汗称丘处机为“神仙”。因丘处机会见成吉思汗,使全真教在元朝得以壮大。到了李志常后期,由于元朝忽必烈偏信佛教,全真教受到严重打击,全真教刊行《老子化胡经》,说佛教是老子出西域,化身为佛所创,1257年,全真教道士与佛教僧侣在忽必烈面前辩论,道士败北,忽必烈下令把《老子化胡经》连同刻版一起焚毁。造成了全真教的一度低落。到元成宗时才重新正常发展。元代,金丹派陈上阳依附全真教,自称南宗,把王重阳这支则称为北宗。金丹派其五位祖师,也被称为南五祖。与原来的全真道不同的是,南宗人士多不提倡独身修道。南宗从陈楠开始即兼行雷法,白玉蟾并撰有多种雷法著作。明朝以后,全真南北两宗多有相互融合。但正一道的复兴,使得全真道在明代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但始终代表道教正宗之一。北京西便门外的白云观,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现在是中国道教协会的所在地。教义全真教的教义总体来说,继承了锺离权、吕洞宾的内丹思想。此外,提倡三教合一,三教平等,认为儒家、释教、道教的核心都是“道”。其宗教实践的原则是“苦己利人”、“利人利己”。而且实行出家制度,道士不可婚娶。(历史上如正一道者,多不出家,还世袭尊位。所谓全真教南宗也不提倡出家。)全真教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道教思想以外,更将符箓、金丹等思想以外的内容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下了根基。全真五祖主条目:全真五祖全真教尊奉北宗五位祖师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全真五祖,为与南五祖区分,故称“北五祖”或“五阳祖师”。(另见五祖七真)。全真诸贤北七真主条目:北七真北七真是中国道教重要派别全真道的开山祖师王重阳的七个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因其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因此获称真人。南五祖、南七真主条目:五祖七真张伯端宣称于1069年在成都遇到广阳真人刘海蟾,海蟾并授予张伯端“金液还丹诀”,因此修炼得道。张将此诀传给石泰,石泰又传给薛式、薛式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南五祖”再加上张伯端的弟子刘永年和白玉蟾的弟子彭鹤林,则被奉为“南七真”。历任掌门第一任:王重阳 (1167-1170年主教)第二任:马丹阳 (1170-1183年主教)第三任:谭处端 (1183-1185年主教)第四任:刘处玄 (1189-1203年主教)第五任:丘处机 (1209-1227年任掌教)第六任:尹志平 (1227-1238年任掌教)第七任:李志常 (1238-1256年任掌教)第八任:张志敬 (1256-1271年任掌教)第九任:王志坦 (1271-1272年任掌教)第十任:祁志诚 (1272-1285年任掌教)第十一任:张志仙 (1285-1308?年任掌教)第十二任:苗道一 (1308-1311年任掌教)第十三任:常志清 (1312-1313年任掌教)第十四任:孙德彧 (1313-1320年任掌教)第十五任:兰道元 (1321-1323年任掌教)第十六任:孙履道 (1323-1328年任掌教)第十七任:苗道一 (1328-1335年任掌教)第十八任:完颜德明 (1335-1362?年任掌教)小说中的全真教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里,全真教被喻为“天下武学正宗”,是当世数一数二的大门派。不只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是抗金英雄,他的弟子也亲宋抗元,但历史中的全真教却依附女真和蒙古的政权。参考资料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北京:中华书局,1962)。蜂屋邦夫著,钦伟刚译:《金代道教研究:王重阳与马丹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景安宁:《道教全真派宫观、造像与祖师》(北京:中华书局,2012)。金庸,《射雕英雄传》附录。胡孚琛 著,汤一介 审定,(1991),《神州文化集成丛书:道教与仙学》,中国・新华出版社日语版:神坂风次郎 訳,(1998)“道教と仙学” 第2章第6节:宋・辽・金・元の时代における道教の盛况と改新外部链结李丰楙:〈仙游:全真道的求道、访道与体道〉。王锦萍:〈宗教组织与水利系统:蒙元时期山西水利社会中的僧道团体探析〉。郑素春:〈金元全真道中原地区以外的传教活动〉。黎志添:〈近代广东罗浮山全真教道观考〉。道教学术资讯站全真道兴起王重阳 · 五祖七真 · 昆嵛山 · 石堂山 · 内丹 · 三教合流 · 金世宗 · 成吉思汗 · 忽必烈北五祖东华少阳帝君王玄甫 · 正阳帝君锺离权 · 纯阳帝君吕洞宾 · 广阳帝君刘海蟾 · 重阳帝君王重阳五祖派少阳派 · 正阳派 · 纯阳派 · 广阳派 · 重阳派北七真丹阳真人马钰 · 长真真人谭处端 · 长生真人刘处玄 · 长春真人丘处机 · 玉阳真人王处一 · 广宁真人郝大通 · 清静元君孙不二北七真派遇仙派 · 南无派 · 随山派 · 龙门派 · 崳山派 · 华山派 · 清静派三大祖庭永乐宫 · 重阳宫 · 白云观四大丛林白云观 · 八仙宫 · 玄妙观 · 长春观南五祖紫阳真人张伯端 · 杏林真人石泰 ·  · 翠虚真人陈楠 · 紫清真人白玉蟾南七真紫阳真人张伯端 · 杏林真人石泰 ·  · 翠虚真人陈楠 · 紫清真人白玉蟾 · 广益真人刘永年 · 鹤林真人彭耜南宗即紫阳派南宗祖庭桐柏宫 以上内容来自维基百科 1概述全真道也称全真教和全真派,是道教的重要的宗派,该宗开宗于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王重阳。以全老庄之真为宗旨,从更高的地方向老庄回归,并逐渐包容合并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虽提倡“三教合一”但从未敢离道,开启了道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元朝前期,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以74岁的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乃至所有宗教事务,为全真道乃至整个道教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尹志平、李志长相继掌教,全真道进入鼎盛期,道门兴旺,宫观遍地。 元朝统一全国后,全真道南下传教并与金丹南宗交流丹道。两派有着共同的内丹理论渊源,南宗祖师陈致虚提出的“五祖七真”传承系统得到共识。元惠宗时全真道和金丹南宗正式合并为一,真大道也融入全真道。元代,将并入全真教的张伯端一系所创立以内丹修炼为主的金丹派(主要是陈致虚)称南宗,将王重阳所传则称为北宗。当宋元时期全真道在北方发展时,南宋地区亦有专主内丹修炼的道派,称作金丹派南宗。该派以张伯端为创始人 ,其特点是修炼时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元朝统一江南后,南宗与全真道(北宗)合并,共尊东华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五祖,传北七真(即全真七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南七真(张伯端、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南北宗合并后仍称全真道,为后世道教的主要宗派。后来全真道内部又衍化出众多支派,如南宗有清修派和双修派,北宗全真七子亦各传一派,其中邱处机所传全真龙门派最为昌盛。 王重阳羽化登真后,由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等陆续接任掌教。王处一曾应金世宗的邀请进宫讲授道学。邱处机于1219年远去西域行宫会见成吉思汗,大得推崇。赠给金虎牌、玺书,请他主持天下道教以及所有出家人的教务。邱真人回燕京后驻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开坛说戒,弟子四处立观度人,弘道传教,使全真道组织发展到极盛 。当时全真道宫观遍布北方各省区,“虽十室之邑,必有一席之奉”。此鼎盛局面,自丘处机起,历经尹志平、李志常两任掌教,大约三十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平定江南,全国统一。此后,原同源异流而分传于金与南宋的全真道和道教南宗,逐渐认同、融合,至元代中后期,二宗合并的条件渐趋成熟。在南宗大师陈致虚等人的推动下,二宗经过对祖师宗祀的研究,南宗最终并入全真道。合并后的全真道遂成为更大的道派,盖过江南正一道而统领天下道教。明代皇室对佛、道采取抑制、约束政策,对全真道支持较少,在此情势下,统一的全真道渐次分解成诸多支派。主要的有“七真派”,即宗祖马钰的遇仙派,宗祖谭处端的南无派,宗祖刘处玄的随山派,宗祖丘处机的龙门派,宗祖王处一的嵛山派,宗祖郝大通的华山派,宗祖孙不二的清静派等。另外,又有一些全真道士分别组成“五祖派”,即宗祖王玄甫的少阳派,宗祖钟离权的正阳派,宗祖吕洞宾的纯阳派,宗祖刘海蟾的刘祖派,宗祖王重阳的重阳派以及张三丰开创的武当派等。其中的全真武当派则得到了明朝以永乐皇帝为代表的大加推崇。它们的形成时间,最早在明代中后期,多数在明后。 全真道至元代前期,以成吉思汗之召见、崇奉丘处机为契机,在丘处机及其弟子们的推动下,全真道发展至鼎盛。明末清初的著名道士全真龙门派方丈大律师王常月祖师,提出了“戒行精严”的修道思想,整顿教门,开创“龙门中兴”,促进全真道一度复兴。全真道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成绩斐然,有闵一得、刘一明、李西月、柳华阳等学者。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只有全真龙门派因王常月的阐扬,一度“中兴”,而其他道教派别,例如正一派,则大都衰落不振。 全真教始终代表着道教正宗。北京西便门外的白云观,就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当今中国道教协会的所在地。 注另外两个全真教祖庭:山西永济的「永乐宫」(吕祖);陕西户县的「重阳宫」(王重阳祖师)2教义全真教的教义总体来说,在炼养上祖述黄老,继承了还黄帝、老子、尹喜、文子、列子、庄子、屈原、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的思想。此外,提倡三教合一,三教平等,认为儒、道、释的核心都是“道”。其宗教实践的原则是“苦己利人”。而且实行出家制度,道士不鼓励婚娶。全真教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以外,更将符箓、丹药、斋醮科仪等思想文化内容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下了坚实的根基。该教教义受时代思潮影响,力主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宣传口号。修行智慧则以祖经《道德经》、《四子真经》、《文始真经》、《阴符经》、《清净经》为主;修行方术以华夏内丹为主,兼修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 ,除情去欲,明性见道,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证道成仙。规定道士须出家住观,严守戒律,苦己利人。对犯戒道士有严厉惩罚,从跪香、逐出直至处死。金元之际邱处机嗣教时,全真道得到大发展。3特点三教合一三教合一思想比较突出。如王喆在山东所创之五会皆以“三教”二字冠首;规定以三教之经书《道德经》、《孝经》、《般若心经》为合一的标志。他和七弟子的诗文中,三教合一言论更是俯拾皆是。如“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教虽分三,道则唯一”等等。尤以融合本土老庄化的禅宗理论最为突出。马钰《神光灿》:“禅为宗,道为祖”;以南宗来说,白玉蟾不仅对道学或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倾拜得五体投地,塑朱熹遗像,并给予以极高的评价:皇极坠地,公归于天,武夷松竹,落日呜蝉。 ——《诲琼玉蟾先生文集》卷六议朱文公赞》而且,他的《无极图说》,就是仿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而撰写的,他的著作中不仅吸收了很多程颢、陆九渊理学的思想和语汇,如“万法从心生,心心即是法"(《海琼白真人语录》卷四),“至道在心,即心是道,六根内外,一般风光”(同上,卷三((东楼小参》);而且,同样吸收了大量理学家的思想资料和语汇,如“知止"、“道心”、“气"、“精气”等等。但不论道教的北宗和南宗,不管受理学的影响,还是受到禅宗的影响,都是在大道理论之下进行的融合。皆以道家之道为主,不越雷池半步,故被后世尊为道家之正宗。而不是世人所误解的那样。修炼理论在成仙信仰和修炼理论上,指出旧道肉身不死、即身成仙的追求不实,追求“阳神”、“真性”不灭。揭示了人之肉体是要死的,只有人的精神才能不死的真理。《金关玉锁诀》:“唯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立教十五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刘处玄《至真语录》:“万形至其百年则身死,其性不死也。……阴阳之外则其神不死也。”因此在内丹修炼理论上,主张性命双修。以澄心遣欲为真功,以明心见性为基础。而不是某些佛教徒所说的全真修炼仅止步于明心见性,追着禅宗身后跑,这是不正确的,在全真明心见性只是入门,最终目的是为了识道。全真识道的境界要比明心见性之后的最高层次高或平等。修炼方法在修炼方法上,主内丹修炼,兼修符箓,形成独具特色的内丹理论。在教制教规上,要求道士出家住道观,不鼓励蓄妻室。为了规范道士言行,制定系统的清规戒律,督促道众严格遵守。而如单看经文表面则与释教词汇相同,然深究其意则有很大的区别,譬如心非是释教之心,而指天道的别名天心。 再譬如空,也非释教缘起性空之空,而多当无讲或不究竟之无,全真之无不是没有了,而是无不无,无有相依,才有了生生不息的宇宙。读者不可混淆错误宣传,而辜负圣贤保存华夏文化与继往圣绝学的良苦用心。4历史法脉源流全真道北宗为太上老君传于瑶池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上真传东华帝君王玄甫,王玄甫传正阳帝君钟离权,钟离权授纯阳帝君吕洞宾和明悟帝君刘海蟾,吕洞宾授辅极帝君王重阳,重阳授北七真。全真道统自老子始,东华帝君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北五祖即是王玄甫已降的五位祖师,即东华帝君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后经元世祖、武宗的诏封,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等遂被全真道北宗奉为“五祖”。全真道因有南宗北宗之分,王重阳等属北宗,故名北五祖。全真道南宗的道统谱系具南宋白玉蟾《题张紫阳薛紫贤真人像》载:“昔李亚以金汞刀圭火符之诀传之钟离权,权以是传吕岩叟,岩叟传刘海蟾,刘传之张伯端。”白玉蟾三传弟子邓錡在《道德真经三解》中,载其师萧廷芝所列“大道正统”,从浮黎元始天尊递传至华阳真人李亚,再递传正阳真人钟离权、纯阳真人吕岩、海蟾真人刘玄英,刘玄英分别传重阳真人王嚞、紫阳真人张伯端。 道教自北宋之末,有南宗丹道的崛起,道、禅合一的途径,已极其明朗。到南宋时期,在北方的民族,长期受困于辽、夏、金、元的动荡局面,国家民族感情,与传统文化精神交相激发,便有王重阳、丘长春师徒的全真道的建立,一变历来神仙方士、符箓法术的道术,提倡敦品励行,修心养性的渐修教化,成为黄河南北声势显赫的新兴道派,威名远布。他们与成吉思汗,及元朝开国之初的政策,并元代以后的道教,都有极大的关系。明、清以后的道教,即以全真道为其中坚骨干,是为开北宗龙门派的翘楚。全真道的学理与方法富有儒家与宋代新兴理学家的精神。他们生当衰乱之世,华夏丘墟,以民间讲学道的姿态,尽力保持国家民族文化的元气与精神,可谓用心良苦,功德无量。 综述吕洞宾的传人——王重阳,开创了内丹北宗并以道派教团形式弘扬丹道学,从而在道文化发展史上第一次正式地将丹派与道派合二为一、相得益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王重阳推广修持自身阴阳的清净丹法,以广度有缘,体现出普度众生的大乘豪气。王重阳创立全真道,革故鼎新,以卓然不俗而又至真至纯的“全真家风”,上承黄老列庄思想,下继中唐以来日渐兴盛的钟吕及陈抟、张伯端的内丹学,在符箓道教极其凋弊的条件下,发展出新的道教理论,以三教合一为宗,以性命双修、功行并重为修炼门径,继承道家心性理论,以及汲取本土化禅宗的心性理论对传统道教从教义、戒律,到宫观组织都进行全面革新,可以说是开中国道文化千百年来未有之局面,从而促成了中国道教的新生。 同中唐以降先后出现的吕洞宾、陈抟、刘海蟾、张伯端等内丹大师相比,尽管他们的内丹理论著作影响深远,但始终未能形成内丹派教团组织,只限于个别丹家递相密授。而王重阳则不同,他不仅有绝大的思想创造力,而且显示了超凡的传道智慧和组织才能,并吸收马丹阳、邱处机等七人为徒,终于使教门大盛。所以,全真道尽管比东汉时张道陵创立的天师道要晚出1000余年,却发展迅速,成为中国道教史上盖过天师道的最大教派。此后道教的发展,全真道成为道教的主流,而由丘处机开创的龙门派又成为全真道的主流,直到近现代,全真道保持了八百多年连绵不断的发展。

而王重阳引儒入道,力倡“三教合一”,不仅提升了道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统摄与融合功用,更于衰危乱世中保存了中华道学文化之命脉。金元时期,北方汉族遗民连生存尚且无法保证,更谈不到汉民族文化的保存和延续,王重阳汲取儒释道三教精华,提炼升华为全真教义,传播给弟子道众,继而散播到全国各地,自此以后,全真道不灭、内丹学不失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则无灭绝之虞。同时,王重阳发起带动的内丹修行风潮,是一种在异族统治下,保护民族文化、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道教的宗教改革运动,更是一种“内在灵性的觉醒”运动。在当今人类生命深为物质文明所迷惑的时代中,王重阳全真道的“返本还原,求其本真”的内丹修行,仍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发祥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在陕西的终南山下刘蒋村中,便出了一位为后世道教全真道的祖师王重阳。他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来修道,改单名为嚞,字知名,道号曰重阳。他自幼便慷慨好义,文武双绝。而且在二十岁左右,便中过进士,很有文名。本传称:“当南宋建炎四年,金太宗天会八年,封刘豫为王,国号齐,改元为阜昌初年。抚治河外,不及于秦,岁屡饿,人至相食。时咸阳醴泉,惟师家富魁两邑,其大父乃出余以周之,远而不及者,咸来劫取,邻里三百户,余亦因侵之,家财为之一空。有司率兵捕获,将置之法。师曰:乡人饿荒,拾路所得,吾不忍置之死地。有司贤之,遂释不问,人服其德。金海陵炀王正隆四年,师忽自叹曰: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四十而不动心。予犹碌碌如此,不亦愚乎?”不久,便遇吕纯阳化身的点化,就修道了。 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王重阳在终南山凿活死人墓,坐于墓中。几年后得道开悟,填活死人墓,迁刘蒋村结茅,与玉蟾和公、灵阳李公三人同居修炼。此时王重阳想起了醴泉县再遇真仙吕祖时“速去东海,投谭捉马”的启示,乃于大定七年(1167)四月二十六日自焚刘蒋村茅庵,经北邙山上清宫,于闰七月十八日抵山东宁海州,开始了“投谭捉马”的传道生涯。大定七年(1167)九月,邱处机自昆嵛山来谒于全真庵,请为弟子。王重阳为之训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同年冬,谭处端环内出家。训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大定八年(1168)二月初八,马钰出家,训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是日,玉阳真人王处一自文登牛仙山来,愿为弟子,训名处一。二月底,王重阳挈丹阳、长真、长春、玉阳入昆嵛山石门口,开烟霞洞居之。三月,广宁真人郝大通来昆箭山出家,训名大通,号恬然子。八月,王重阳掣五真人,自烟霞洞迁居文登县姜实庵,立三教“七宝会”。大定九年(1169)四月,王重阳引丹阳、长真、长春、广宁迁居宁海州金莲堂,途中至龙泉时,为查山玉阳公飞伞传号。重午日,马钰妻孙不二诣金莲堂出家,训名不二,号清净散人。八月,王重阳在宁海立三教“金莲会”。九月,王重阳到登州福山县立三教“三光会”,于蓬莱立三教“玉华会”。领丹阳、长真、长春西至莱州,化长生真人刘处玄出家,训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十月,于掖县立三教“平等会”。金帝征召和奉诏大醮不论对王玉阳个人还是全真教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对王玉阳,“洞居九年”,受到皇家赏识,才华得以施展,理想得以实现,其个人威信和影响都达到顶峰,使这一时期成为王玉阳人生的黄金时代。同时,金帝征召问道说明全真教已引起最高统治者的注意,全真教的发展走上第一个台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转机。从开创全真道的祖师王重阳的事迹看来,如果推开神仙的道业而不谈,另从国家民族兴亡的角度,来看衰乱时代中仁人志士的用心,便会使人发生无限的感慨。假使用历史的观点来追论,如中国的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列子,印度的释迦牟尼佛、龙树菩萨、马鸣菩萨,希腊的苏格拉底(socrates)、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柏拉图(Plato),犹太的耶稣(Jestls),阿拉伯的穆罕默德(Muhammed),有的在哲学上名垂万古,有的在宗教上与天地同休,他们建立了不世的功业。但是,这些伟大的超人们,生当其时,没有哪一个不是遭逢时世的衰乱,由于政治、社会衰败的反应,而另觅人生究竟的道路而来的。至于借此而寄情物外,将一片悲天悯人的血泪,洒向虚空的,其心尤可令人肃然起敬。 少年的王重阳,是一个有丰富学问的人,而且任侠重义,豪气凌云。他生当衰乱之世,自己眼见要遭遇到亡国灭种的痛苦,况且正当“南渡君臣轻社稷”的时代。时势环境迫得他无力挽回绝对的颓势,便只有创教立宗,以保持文化精神在宗教社会之间了。所以他便不得不自己活埋,号为“活死人”和“疯子”。至于说他所遇的师父,是吕纯阳的化身,命他向东去创教,又吩咐他密语,他临死又吩咐马丹阳密语。如果除开嘱咐修道的密诀外,谁能证明七百年前,他们师徒所说的是什么?究竟是为道或为国?自然都是疑案了。总之,没有哪一个宗教的教主,和以学术思想自任的大宗师们,他们是绝无用世之心的人。只是不像英雄们有治世取天下之心,而却都有救世平天下之志。不过所走的路线,和所取的目的和方法,各有不同而已。例如宋人有反游仙诗说吕纯阳的:“觅官千里赴神京,得遇钟离盖便倾。未必无心唐社稷,金丹一粒误先生。”虽然是别有寓意的幽默话,但是也确有至理,发人深省。 当成吉思汗崛起蒙古,以素无文化基础的民族,除了依赖武力征伐以外,根本不懂文化和政治的建设,如非丘长春师徒教化其间,他祸害之烈,恐怕又不止如元朝八十余年的情况了。这笔写到全真道的事迹,又不胜有观今鉴古之叹!元代的道士赵道一编著《王重阳传》后的系语,也同有此感。他说:“皇不足则帝,帝不足则王,王不足则霸,霸又不足,则道之不幸也。至哉全真!杰生中土,转浇漓以宗太朴,化顽犷以慕无为。一师倡之,七真和之。猗欤盛哉!时当今之有国也。力不侔于五胡,德弗逮于拓跋,绵绵之运,信罔有矣!然天启玄元之教,俾福被于群生。斯道无丧,以至今日,全真之功也。”这一段的评语里,便说到元朝“力不侔于五胡,德弗逮于拓跋。”不但谈不上王道,即如退而求其次的霸道,也够不上。元朝的统一中国,只能说是武力上的幸运。他言下对于重阳真人师徒的推崇备至,也就是对于宋朝一代的人物,有不胜遗憾之叹! 兴起金大定、明昌年间,金世宗和金章宗先后诏见王玉阳、邱处机、刘处玄等全真大师,征询安邦之策和养生之道后,教旨由“无为”转为“无为、有为相半”。刘处玄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邱处机于金泰和四年(1204)相继掌教,逐渐重视创立宫观和收徒活动,全真道的主要活动基地转移到昆嵛山为中心的胶东半岛。1219年,善于审时度势选择向背的丘处机率十八高徒西赴雪山,教化成吉思汗,获得崇奉,得赠金虎牌,“掌管天下出家人”,成为全真教发展史上又一重要转折点。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这都是他师父王重阳真人为他取的名字。他是山东登州栖霞县的人,当金熙宗大定七年间,他方十九岁,居昆嵛山修道,而遇王重阳,便依之称弟子。重阳当时赠以诗曰:“细密金麟戏碧流,能寻香饵食吞钩。被予缓缓收纶线,拽入蓬莱永自由。”对于他的器重,由此可见。他追随依止于重阳,不过四年,重阳便即羽化飞升。临行吩咐他听学于马丹阳,他便随马丹阳、谭长生、刘长生等四人,护重阳灵柩,归于终南山下,并且随丹阳等庐墓三年,极尽师弟之礼。后来他便独居于磻溪六年、龙门七载,专志修道,备尝难苦。后世道教的龙门派,俗称北派的,就宗于他修道于龙门而定名。他在这几年中,对于修道的心得,随时作成诗歌,因此流开去,声誉便逐渐隆盛起来。因金朝的京兆统军夹谷公礼请,遂还归终南,弘扬全真道。金世宗二十八年,召请人见。世宗向他求道,他便先说延生保命之要,次及持盈守成之难。又说:“富贵骄淫,人情所常。当兢兢业业,以自防尔。诚能久而行之,去仙道不远。谲诡幻怪,非所闻也。”金世宗对于他,非常重视。先安置他在万宁宫之西,一年之中,屡次召见。他急急请求还山,到了是年八月,才放他还终南山。赐钱十万,他都辞而不受。二十九年,世宗死后,他便于章宗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回到故乡栖霞,大修道观,安置徒众。当南宋宁宗嘉定十二年,金宣宗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的时期,他住在莱州的昊天观。那时山东大部分的地方,都被南宋收复。宁宗久闻他的道望,便遣使召请南行,而且命令大帅彭义斌派兵保卫起行,他都辞谢不去。地方官怪而问他的原因,他便说:“吾之出处,非若辈所可知。他日恐不能留耳。”到了那年的五月,成吉思汗在西征的途中,从奈蛮国遣近臣札八儿、刘仲禄,远涉间关险阻,到山东来请他西去。本所载成吉思汗写给他的制诏说:“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是以南连蛮宋,北接回纥。东夏、西戎,悉称臣佐。任大守重,惧有阙政。且夫刳舟剡楫,将以济江河也。聘贤选佐,将以安天下也。朕践祚以来,勤心庶政。三九之位,未见其人。伏闻先生体真履规,博物洽闻,探赜究理,道冲德著,有古君子之遗风,抱真上人之雅操。今知犹隐山东旧境,朕心仰怀无已。山川悬阔,有失躬迎之礼,朕但避位侧身,斋戒沐浴,选差近臣,备轻车,不远数千里,谨邀先生,暂屈仙步,不以沙漠远行为念。或忧民当世之务,或恤朕保身之术。朕得亲仙座,惟先生将咳嗽之余,但授一言斯可矣。” 这一篇制诏,将成吉思汗的渴望之诚,和卑辞厚礼,却跃然纸上。按明陶宗仪著《辍耕录》原文,还较为详细,但大体不外这些恳切的情辞。而且刘仲禄奉命为请师的专使,其初一路行来,还不知道丘长春在山东那里,本来想带兵五千,专来迎请。后来经过金朝西北驻军和边臣的劝告说:正当两国议和,恐怕金人惊扰。才只带蒙古亲兵二十人,一路探访,来到登州。丘长春却一反常态,立即接受了成吉思汗的邀请。选弟子中可以从行的,共计十八人,便于(公元1220年)二月北行到了燕京行省(北京)。他所经过的地方,大家争求他的文笔诗颂,只要有此一纸,就可免了元兵的杀戮。后来元朝用兵中国,人们都求丘长春全真道的庇护,犹如清末时期,国人求庇于外国教士一样,真是历史上一件异事。 丘长春到了燕京的时候,成吉思汗的西征行程,已经更加辽远。据《辍耕录》等的记载,他便进表陈情,奏请不去。如原表云:“登州栖霞县志道丘处机,近奉宣旨,远召不才。海上居民,心皆恍惚。处机自念谋生太拙,学道无成。辛苦万端,老而不死。名虽播于诸国,道不加于诸众人,内顾自伤,衷情谁测,前者南京及宋国,屡召不从,今者龙庭,一呼即至。何也?伏闻皇帝,天赐勇智,今古绝伦,道协威灵,华夷率服。是故便欲投山窜海,不忍相违。且当冒雪衔霜,图其一见,盖闻车驾只在桓抚之北,及到燕京,听得车驾遥远,不知其几千里。风尘澒洞。天气苍黄,老弱不堪,切恐中途不能到得,假之皇帝所,则军国之事,非己所能。道德之心,令人戒欲,悉为难事。遂与宣差刘仲禄商议,不若且在燕京德兴府等处,盘桓住坐,先令人前去奏知。其奈刘仲禄不从,故不免自纳奏帖。念处机肯来归命,远冒风霜,伏望皇帝早下宽大之诏,详其可否。兼同时四人出家,三人得道,惟处机虚得其命。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伏望圣裁。龙飞年三月日奏。”到了十月间,成吉思汗在邻近印度的边境,遣使奉诏回邀西去,如原诏云:“成吉思皇帝敕真人丘师省,所奏应召而来者,具悉。惟师道逾三子,德重多方。命臣奉厥元纁,驰传访诸沧海。时与愿适,天不人违。两朝屡召而弗行,单使一邀而肯起。谓朕天启,所以身归。不辞暴露于风霜,自愿跋涉于沙碛。书章来上,喜慰何言。军国之事,非朕所期。道德之心,诚云可尚。朕以彼酋不逊,我伐用张,军旅试临,边陲底定。来从去背,实力率之固然。久逸暂劳,冀心服而后已。于是载阳威德,略驻车徒。重念云轩既发于蓬莱,鹤驭可游于天竺。达摩东迈,缘印法以传心。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顾川途之虽阔,瞻几杖以非遥。爰答来章,可明朕意。秋暑,师比平安好。旨不多及。” 他由此便不辞险阻,远涉沙漠,追随成吉思汗的西征路线,历时四年,经数十国,行万有余里,《元史》称其:“蹀血战场,避寇绝城,绝粮沙漠。”于公元1222年,到达邪迷思干城。再过铁门关。才在雪山之阳,与成吉思汗见面。居住一年以后,他自北印度的边境返国,成吉思汗派骑兵数千,护送他回燕京。改天长观为长春宫。又敕修白云观,合而为一。并以万岁山、太液池赠之,改名为万安宫。 女真为主体的金廷人主中原后,北方先后出现了太一教(1138年,河南卫辉人萧抱珍)、大德教(1142年,河北沧州人刘德仁)、全真道三足鼎立的局面,由于王重阳创建了完善的教义、教制,王玉阳、邱处机、刘处玄等教首被金帝请教为第一步飞跃,邱处机教化蒙古成吉思汗为第二步飞跃,使全真道在北方道教诸派中脱颖而出,取得了“自由建造宫观,广收徒众”的优势地位。至元六年(1269),忽必烈诏尊全真道所奉东华帝君、钟离汉、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五祖为“真君”(王重阳为“全真开化真君”),后人称“北五祖”;又尊王重阳七大弟子为“真人”,世称“七真”。至大三年(1310),元武宗加尊全真五祖为“帝君”(王重阳为“全真开化辅极帝君”),七真为“真君”;邱处机弟子尹志平等十八人为“真人”。教门之盛可谓空前绝后,“千年以来道门开辟,未有今日之盛!”其贵盛堪称道教诸派之冠。 鼎盛金元之交数百年间,是全真道的鼎盛时期。鼎盛局面的居功至伟者为邱处机,转变的契机则是成吉思汗与他的会面。在金世宗、章宗两朝(1161~1208),经过刘处玄、邱处机的努力,全真道已深得民心,金贞皊二年(1214),邱处机又应山东驸马都尉之请,出而招安杨安儿的起义军。于是邱处机及其全真道,成为蒙古、金、南宋三方交相争取的对象,在金贞皊、兴定(1213~1221)年间,三方先后派遣使臣征召邱处机。邱处机高瞻远瞩,乃作出:却金使,谢宋聘,独赴正在西征西域的成吉思汗之召的重大决定。他不辞年届74岁的高龄,甘冒风沙大雪之苦,于1219年率十八随行弟子登上征途,经历两年多的三万五千里跋涉,终于在1222年到达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都库什山)成吉思汗的军营。成吉思汗对邱处机的到来慰勉有加,亲自三次求见并作长谈。邱处机对其所问以“敬天爱民”、“怀柔止杀”为治之方及长生久视之道,皆作了仔细的回答。深得成吉思汗的礼敬,尊称其为“邱神仙”。当他于1223年请准东归时,请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并敕免全真门下道士的差役赋税。1224年邱处机返抵燕京,被请住大天长观(后改名长春宫),成为道教的风云人物,所居长春宫从此成为全真道活动的中心。“由是玄风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邱处机便不辞年老的着手全真道的大发展工作。实际上,他早在西觐东归途中,即大约在1223年五六月之某日,夜宿盖里泊(抚州之丰利县境内)时,就语其随行弟子曰:“今大兵之后,人民涂炭,居无室,行无食者,皆是也。立观度人,时不可失。此修行之先务,人人当铭诸心。” 故在此后,全真弟子们大建宫观,广收门徒的活动,就以空前的规模开展起来了。从邱处机住长春宫起,一直持续到尹志平、李志常掌教期间。在这三十余年里,到底建了多少宫观,收了多少门徒,现已难于详考。仅就《顺天府志》所引《析津志》和《元一统志》所记之宫观作粗略统计,燕京及其附近地区即有宫观百余所,其中绝大部分为全真道宫观,又皆属邱处机至李志常掌教期间所建。其次,在河北、河南地区,李志柔及其弟子根据邱处机“立观度人”的意旨,先后在河北的大名、磁州等地“起建大小庵观殆三百区,化度道流称是”。刘志源也在大名路“建宫立观,亦二百余所”,“度门弟子三千余人”。赵志源也在河北“大名、磁、相之间,度学者凡数百人,立庵观十有余所”。李志远则在河南卫州胙城等地建立庵观。又其次,在山东、山西地区,张志渊在山东“主东平郓城白云观,度弟子千余人,庵观称是”。潘德冲则在山西芮城县建了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的纯阳万寿宫,俗称永乐宫。宋德方借在山西平阳编《道藏》的机会,“犹假余力,即莱州神山开九阳洞及建立宫观,自燕至,凡四十余区”。薛知微也“度门弟子数百人”,“立观度人于河东云、应”之间。再次,在陕西、甘肃地区,于善庆(后改名志道)根据邱处机的安排,长期活动于陕西陇县、凤翔一带,“诣门求度为道士者数百人,俱立观院于凤翔、汧、陇之间”。綦志远在李志常掌教期间,提点陕西教事,曾“度门弟子数百人,建立宫观二十余所”。冯志亨在尹志平嗣教后之庚子年(1240),随志平去陕西改葬王嚞的路途中,“自燕至秦三千余里,凡经过道家宫观,废者兴之,缺者完之,至百余所”。在邱处机的‘立观度人‘的号召下,大约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全真道的宫观、弟子遍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广大地区。《清虚宫重显子返真碑铭》载:“东尽海,南薄汉淮,西北历广漠,虽十庐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修武清真观记》载:“自邱往赴龙廷之召,……自是而后,黄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声焰隆盛,鼓动海岳。” 1228年恭送邱处机,和1241年公祭王嚞,可说是对全真道力量的一次大检阅。据载,安送邱处机时,“四方来会之道俗逾万人,至有司卫之以甲兵”。公祭王嚞时,“时陕右虽甫定,犹为边鄙重地,经理及会葬者,四方道俗云集,常数万人”。不仅如此,据《尹宗师碑铭》记载,当尹志平于1236年,去陕西营建祖庭时,“时陕右甫定,遗民犹有保栅未下者,闻师至,相先归附,师为抚慰,皆按堵如故”。不久,在去云中化度道士的返回途中,“道经太行山,群盗罗拜受教,悉为良民。出井陉,历赵魏齐鲁,请命者皆谢遣。原野道路设香花,望尘迎拜者,日千万计,贡物山集。”这些描写反映了全真道及其首领在群众中影响很大的历史事实。 翻开历史的记载,自秦皇、汉武,海上求仙以来,并唐、宋的帝王,误于神仙方术者,屡见不鲜。丘长春以全真道的大师,成吉思汗呼为神仙而不名,而且经过如此艰难的请去,他应当传些长生不老,修成神仙的法术了。事实上,并不如此。他教给成吉思汗的,却都是中国正统学术,儒、道两家忠孝仁义的话。尤其谆谆劝其戒杀而治天下。这比三国时期于吉、左慈等方士之流,想以方技动人的,就不知高明到多少倍了。《元史·释老传》载:“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曰:天锡仙翁,以悟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 同时,丘长春又把握许多机会,对于成吉思汗,加以机会感化。如本传载:“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奠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而震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太祖从之。岁癸未,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成吉思汗既赠给丘长春以虎符玺书,在过去中国帝王的习惯上,便算是等于列土封侯的荣宠。在某种情形之下,他凭这些东西,就可以便宜行事的。丘长春以间关万里之行,换得虎符玺书而归,不但为道家文化,增长声威。而且他们师徒,还凭此服务战地救了许多自己国民的生命,不使死于元兵的凶残淫掠之下,这更是值得大书而特书的一件事,如《元史·释老传》载:“时国兵(元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罗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后来忽必烈统一中国的时期,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袭掌其教。其余的门人,分符领节,各据一方,执掌他的教化,也庇护了多少国民的生命财产。而且到了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还加赐金印。当国家有难,受异族统治之下,一个新兴的道教宗派,做了许多保存民族命脉的工作,追怀千古,实在应当稽首无量。 南北归宗全真道的发展尽管有低谷,但并没有停滞。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元朝实现了南北统一,为原在北方的全真道提供了南传的条件,当然也为原在南方的道教南宗提供了北上的机会。最早进入黄河以南传道的全真道士是吉志通,他是陕西郃阳人。“师乔潜道及潘清容。博学多闻。后居武当山,十年不火食。”于中统甲子(1264)逝世。乔潜道是马钰弟子,吉志通即是马钰之再传。推其居武当山的时间,当在元宪宗时。比吉志通稍晚,武当山又有鲁大宥和汪真常相继成为全真道士,此后全真弟子日众,武当山遂成为全真道的重要据点。继武当山之后,全真道继续南传至苏、浙、闽、赣等地区,如居江苏仪征的李道纯(或谓居凤阳盱眙),居浙江杭州的徐弘道、丁野鹤、黄公望,居浙江黄岩委羽山的赵与庆,活动于江西、福建一带的金志扬、桂心渊,以及活动于江西、浙江、福建一带的李珏至陈致虚一系等。他们大多是南宗道士而加入全真道者。   全真道的南传,使原来互相隔绝、但却同源于钟吕金丹派的南、北二宗(南宗与全真道)增加了接触的机会。由此经过接触,彼此认同,逐渐产生了合为一宗的要求,特别是南宗更有回归全真道的愿望。为了使二宗合为一宗,必须对二宗原来各自尊祀的祖师传系作必要的研究,以便合宗后共同崇祀。这是二宗合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这过程中,陈致虚是积极的推动者,他根据二宗已有的成说,在《金丹大要》和《金丹大要列仙志》中,提出了“五祖七真”的祖师系统,完成了二宗的合并。时间大约在元代中后期。全真道除合并南宗以外,元代中后期又合并了真大道、楼观道和部分净明道,成为唯一的一个丹鼎大派,盖过了符箓教派正一道。自元成宗即位,解除了对全真道的禁令以后,苗道一、孙德彧、兰道元、孙履道、完颜德明等相继掌教。自苗道一起、每任掌教皆授封为真人、演教大宗师、知集贤院道教事。这是除玄教以外,其他道派掌教皆未获得过的褒封。 发展在上述情况下,全真道演化分出诸多指派活动传教,其正宗为“七真派”。即宗邱处机的龙门派,宗刘处玄的随山派,宗潭处端的南无派,宗马钰的遇仙派,宗王处一的嵛山派,宗郝大通的华山派,宗孙不二的清静派。其中以龙门派势力最大,记载也较多。至清初,龙门派经王常月之中兴,龙门派更盛于其他各派。除此全真嫡系七派外,又有明初张三丰所传的全真武当派,万历间陆西星所传内丹东派,清嘉、道间李西月所传内丹西派,盖皆属全真道之旁系。以上派系再经繁衍,在明清时期,又衍化出更多的支派。全真教除了全面而深刻的继承了中国传统道教思想以外,更将科仪、戒律、符箓、丹药等文化内容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下了根基。明清两代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北、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传播。至今全真道仍是道教最重要的道派。1957年4月中旬中国道教界第一次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4月12日中国道教协会正式成立,全真龙门派方丈岳崇岱当选为中国道协第一届会长。 全真派始终代表道教正宗。中国道教协会所设在的位于北京西便门外的白云古观,是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 5全真传戒传戒渊源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各门各派、各宗各教都有自己的规矩,对道教而言,这个规矩就是戒律了。所谓戒,是解、界、止的意思。《洞玄灵宝玄门大义》说:“能解众恶之缚,能分善恶之界,防止诸恶。”其实戒就是禁止的意思,它是道士归真的首要。天真皇人说:“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所以戒就是道教约束道士思想言行,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的条规。 所谓律,是禁止道士某些不当行为的规则,是道士犯戒后惩罚的手段,内容是根据戒条而订立的,所以道士除了遵守戒条外,还必须熟悉律文规则。有戒就必须授。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初期道教戒律简约,主旨为戒贪欲、守清静。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道等借鉴儒家名教纲常的一些观念和佛教戒律的某些规定而制定“三皈”、“五戒”、“八戒”、“十戒”和其他戒律。其内容除五戒、八戒与佛教基本相同外,十戒中尚列有“不得违戾父母师长”、“不得杀生屠害”、“不得叛逆君王”、“不得淫乱骨肉”、“不得毁谤道法”、“不得污漫静坛”等。《老君想尔戒》为早期天师道戒,《说十戒》和《思微定志经十戒》为上清、灵宝派的戒律,《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为新天师道的戒律。 开启律宗北宋道教全真派兴起,随之道教中出现了“传戒”制度,究其宗源,道教全真先期传法,依之古制,口口相传,六耳不谈道,旨在法不传于匪人,目的是神仙修持。重阳祖师向七真传法,口传心授,要义是积功累德、丹法修持、清静清修、长生久视之术,以及作为一位全真道士守持规范禁忌的具体要求,比如《重阳立教十五论》、《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七真之首马丹阳真人有《丹阳真人直言》,邱祖则有《长春真人规榜》、《长春真人垂训文》。至邱长春祖师时,全真戒规为传承衣钵时口口相传、单枝相接的形式。正如《太上律派源流》所说:“自昔五祖心传,说尽虚无妙旨;七真演教,备言清静玄宗。”龙门第一代传戒律师赵道坚因辅佐邱祖在白云观率众有功,“于大元至元庚辰十七年(1280)正月望日授初真戒;如法行持,传授中极;妙德无漏,遂传心印天仙大戒。修持凡有三十年,功圆行满”。可见修持全真戒律确是不易。元明之际,戒律之外又出现清规。戒律为警戒于事前的行为准则,清规则是对犯律道士的惩处条例。《正统道藏》和《道藏辑要》所收《全真清规》与清代北京白云观所订清规,均按道士所犯过失的轻重,分别处以跪香、催单(劝离)、革出(逐出)、杖革(杖责逐出)以及火化(处死)等。公开传戒全真戒律公开授受起自第七代传戒律师王常月。王常月撰《初真戒》,与《中极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堂大戒”。凡从他受此三戒之道士,须经百天戒期。他于顺治乙未(1655)秋到京都,于丙申(1656)三月望日于白云观中传戒,三登戒坛,授弟子千余人,遂使全真传戒制度闻名大江南北。由清以降直至新中国成立前,白云观中已传戒达14次,至二十一代陈明霖律师。另外,四川成都二仙庵和东北沈阳太清宫等均曾设坛传戒,全真戒法于是传布四海,绵延至今。道教丛林根据全真派的传统,举办传戒的道观首先须是十方丛林宫观。“十方”意指四方、四隅、天上、地下;“丛林”原指树木生长茂密旺盛的森林,比喻人才济济之处。十方丛林宫观在此即指管理规范、清规戒律已成为固有制度、有资格和实力举办大型宗教活动的道教宫观场所。丛林宫观自古财产公有,常住道士就是主人;宫观是所有常住道士栖身修持之所;用人制度则是民主选举,唯才是举;丛林宫观的人员(常住道士)来自四面八方,所以注重民主公议,制度管理;宫观人员中不得相互拜师授徒,亦不得以师徒相称,宫观常住的道士均为道祖“太上爷”的弟子,所以相互间地位平等,过去北京白云观的老道长相互间均按其姓氏称呼,即是此意。 十方丛林宫观的常住道士都是各地参访的人员,所以宫观在一开始即以制度管理,为传戒打下了规范基础。十方丛林宫观按道教全真派仪范,都应该设常住执事(即各方面的负责人),监院以下称为“三都五主十八头”,也有根据不同情况专设执事名称的。“三都”:即都管、都讲、都厨;“五主”:即堂主、殿主、经主、化主、静主;“十八头”:即库头、庄头、堂头、钟头、鼓头、门头、茶头、水头、火头、饭头、菜头、仓头、磨头、碾头、园头、圊头、槽头、净头等。这其中客、寮、库、账、经、典(点)、堂、号,称作“八大执事”,这在全国各常住宫观都是一样的。传戒法统过去举办传戒活动最多的道场是北京白云观。观中至今存有珍贵的、只有传戒方丈接法才提供的史料“法统”。考其源流,白云观传戒律师从元朝第一代赵道坚大律师开始至今已历二十四代。传戒中方丈大律师的选择很重要。方丈的人选,不仅要学问好、人品好,更要有功德、会办事、能服众。方丈人选必须在过去受过“三坛大戒”,而且最好是在上一坛中获受“天字第一号”的戒子。戒坛大师确定方丈人选后,即要聘请配合方丈传戒的八大师人选:监坛(戒)大师(专门负责监督戒坛威仪,禁止戒子违犯戒规)、证盟大师(专门为戒子解说经义,回答戒子疑问)、保举大师(专门负责保箓、保戒、保香,该师一般由开坛传戒丛林的监院担任)、演礼大师、登箓大师(专门负责为戒子取道号,填写《登真录》)、提科大师(专门负责诵经拜忏及经堂事务)、引请大师(专门负责主持大型道场,担任高功)、纠仪大师(专门负责纠正戒子仪规),若能请得一批护坛大师(专门负责保护坛场秩序)尤佳。此外,还有道值师(每日领取方丈示“道值签”,巡视各寮,查处犯规戒子的执事,一般由海巡、巡寮、巡照等轮流担任)等,协助律师传戒。他们在方丈的带领下,贯彻以“戒”为师的精神,依据教义,安排传戒活动的具体程序。 传戒现况当代传戒首先应向政府主管部门报批登记相关手续,并准备传戒中所需的物资,包括经、钵、简、服饰等。报批获准和物资筹备齐全,即可向十方道众发出开坛传戒的信息。古来“开坛演戒,挂号转单,各处稍异,或有上元,或有中元,或有下元,总依三元”,但亦可选择其他黄道吉日开坛。传戒日期,古时是“或九年、或三年、或一年半载不等”。“成都二仙庵,自光绪癸未(1883)有慧安宋老律师,至京都白云观云溪高老律师坛下拜受三坛大戒,接法回川,于戊子岁(1888)开坛演戒,每期一年,连开五次”,可见戒期长短亦不必拘泥,重在目的和效果。传戒科仪传戒期间的科仪内容,现今一般有开坛、扬幡、张榜、开坛、取水、荡秽、迎师、请圣、祝将、演礼、审戒、考偈、诵经礼忏、上大表、说戒、传授衣钵、发放戒牒、晋表谢神、大回向、落幡送圣等仪式。现择要解释如下:扬幡:传戒活动开始配合有隆重的“扬幡科仪”,目的在于誓告天地神明,宫观即将开坛传戒,请求善加护持。张榜:榜示某月某日某名山道观开坛传戒,主持戒坛的方丈传戒律师为何人,开坛传戒的意义何在等等。荡秽:这是大型科仪开始之初即要做的内容,请神水为坛场洒净,以科仪祝告神明,请得十方神圣临坛护佑。迎师:设坛宫观全体道众和赴坛戒子以隆重的科仪形式迎请方丈大师临坛主持传戒活动。演礼:以演礼大师为主,为众戒子演示规矩礼仪,以及戒坛所发的法器、戒物、冠服的使用和收执方式。审戒:由大师临坛,与众戒子面对面按仪规设盟发誓,当堂逐项询问戒规,众戒子能否持守?戒子如表现得不坚定,即不能通过此项考核,不能继续留在戒坛参加传戒科仪活动。考偈:由戒坛预设考题,主要考核文采学问,通过该项程序,方丈和众大师可以从中了解戒子的禀性和志向,以便进行道教人才的后续培养。考偈结束,即按“千字文”的排序,排出名次。说戒:传戒中最主要的就是“说戒”,所谓传戒本身就是为戒子讲戒条、说律法,帮助戒子了解戒律。由方丈亲自临坛说法。过斋堂:戒期中安排戒子就餐也是要合乎规矩的。届时敲钟击板,方丈在侍者的陪同下,率先踏着钟板的节奏跨入斋堂,众戒子庄严肃穆,有序地跟随方丈之后,鱼贯入座。送饭布菜均有程式,索汤加饭都有礼节。在现代,一般仅仅将其作为一种知识演示给戒子,在古时,如果稍有差错,纠仪大师发现后,即会被处罚,发牌最轻亦要跪香。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书中描述 【1】陈玄风和悔超风是同门师兄妹,两人都是东海桃花岛岛主黄药师的弟子,黄药师武功自成一派,论到功力之深湛,技艺之奥秘,实不在号称天下武学泰斗的全真教与威震天南的段氏之下,陈玄风与梅超风学艺未成而暗中私通,情知如被师父发觉。不但性命不保,而且死时受刑必极尽惨酷,两人暗中商量,越想越怕,终于择了一个风高月黑之夜,乘小船偷渡到了东面的横岛,再辗转逃到浙江宁波。【2】“全真教下弟子丘处机沐手稽首,谨拜上江南六侠柯公、朱公、韩公、南公、全公、韩女侠尊前:江南一别,忽忽十有六载。七侠千金一诺,间关万里,云天高义,海内同钦,识与不识,皆相顾击掌而言曰:不意古人仁侠之风,复见之于今日也。”【3】五怪听到这里,同时“啊”了一声。他们早知丘处机了得,他全真教门人弟子又遍于天下。料想那杨铁心的子嗣必能找到,是以对嘉兴比武之约念兹在兹,无日不忘,然而寻访一个不知下落之女子的遗腹子息,究是十分渺茫之事,生下的是男是女,更是全凭天意,若是女子,武功终究有限,这时听到信中说已将孩子找到,心头都不禁一震。【4】两人展开轻身功夫,全力奔跑,回到六怪的蒙古包外时,已近午时。那道人道:”我本来不愿显露行藏,因此要你不可跟六位师父说知,但眼下事急,再也顾不得小节。你进去通报,说全真教马钰求见江南六侠。”【5】郭靖两年来跟他夜夜相处,这时才知他的名字。他也不知全真教马钰是多大的来头,当下点头答应,奔到蒙古包前,揭开帐门,叫声:“大师父!”【6】郭靖想起自己还未代他通报,忙抢着道:“他是全真教马钰。”【7】六怪吃了一惊,他们知道马钰道号丹阳子,是全真教教祖王重阳的首徒,王重阳逝世后,他便是全真教的掌教,长春子丘处机还是他的师弟。只是他闭观静修,极少涉足江湖,是以在武林中名气不及丘处机,至于武功修为,却是谁也没有见过,无人知道深浅。【8】柯镇恶道:“原来是全真教掌教到了,我们多有失敬。不知道长光降漠北,有何见教?可是与令师弟嘉兴比武之约有关吗?”马钰道:“敝师弟是修道练性之人,却爱与人赌强争胜,大违清静无为的道理,不是出家人所当为,贫道曾重重数说过他几次。他与六侠赌赛之事,贫道实不愿过问,更与贫道没半点干系。两年之前,贫道偶然和这孩子相遇,见他心地纯良,擅自授了他一点儿强身养性、以保天年的法门,事先未得六侠允可,务请勿予怪责。只是贫道没传他一招半式武功,更无师徒名份,说来只是贫道结交一个小朋友,倒也没坏了武林中的规矩。”说着温颜微笑。【9】原来马钰得知江南六怪的行事之后,心中好生相敬,又从尹志平口中查知郭靖并无内功根基。他是全真教掌教,深明道家抑己从人的至理,雅不欲师弟丘处机又在这件事上压倒了江南六怪。但数次劝告丘处机认输,他却说甚么也不答应,于是远来大漠,苦心设法暗中成全郭靖。否则哪有这么巧法,他刚好会在大漠草原之中遇到郭靖?又这般毫没来由的为他花费两年时光?【10】柯镇恶和朱聪都曾听人说过黄药师的武功,总是夸大到了荒诞离奇的地步,未必可信,但全真教是天下武术正宗,马钰以掌教之尊,对他尚且如此忌惮,自然是非同小可。朱聪说道:“道长顾虑周详,我兄弟佩服得紧,就请示下妙策。”马钰道:“贫道这法子说来有点狂妄自大,还请六侠不要见笑才好。”朱聪道:“道长不必过谦,重阳门下全真七子威震天下,谁不钦仰?”这句话向着马钰说来,他是一片诚敬之意。丘处机虽也是全真六子之一,朱聪却万万不甘对他说这句话。马钰道:“仗着先师遗德,贫道七个师兄弟在武林之中尚有一点儿虚名,想来那梅超风还不敢同时向全真七子下手。是以贫道想施个诡计,用这点儿虚名将她惊走。这法子说来实非光明正大,只不过咱们的用意是与人为善,诡道亦即正道,不损六侠的英名令誉。”【11】韩小莹道:“她虽然作恶多端,但全真教向来慈悲为怀,还是给她一条自新之路吧。”朱聪笑道:“清静散人总是心肠软,无怪师父一再说你成道容易。”【12】全真教创教祖师王重阳门下七子,武林中见闻稍广的无不知名:大弟子丹阳子马钰,二弟子长真子谭处端,以下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王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最末第七弟子清静散人孙不二,则是马钰出家以前所娶的妻子。【13】那白发老人笑道:“小王爷学了这一身功夫,不在人前露脸,岂不是空费了这多年寒暑之功?要是谁上去相帮,他准不乐意。”那矮小汉子道:“梁公,你说小王爷的掌法是哪一门功夫?”这次他压低了嗓门。白发老人呵呵笑道:“彭老弟,这是考较你老哥来着?小王爷掌法飞翔灵动,虚实变化,委实不容易。要是你老哥不走了眼,那么他必是跟全真教道士学的武功。”【14】那矮小汉子道:“梁公好眼力。你向在长白山下修仙炼药,听说很少到中原来,对中原武学的家数门派却是一瞧便知,兄弟很是佩服。”那白发老头微笑道:“彭老弟取笑了。”那矮小汉子又道:“只是全真教的道士个个古怪,怎会去教小王爷武艺,这倒奇了。”那白发老头笑道:“六王爷折节下交,甚么人请不到?似你彭老弟这般纵横山东山西的豪杰,不是也到了王府里吗?”那矮小汉子点了点头。【15】彭连虎与梁子翁、灵智上人等都知王处一是全真教中响当当的角色,威名之盛,仅次于长春子丘处机,只是虽然久闻其名,却是从未见过,这时仔细打量,只见他长眉秀目,颏下疏疏的三丛黑须,白袜灰鞋,似是一个十分着重修饰的羽士,若非适才见到他的功夫,真不信此人就是独足做立凭临万丈深谷,使一招“风摆荷叶”,由此威服河北、山东群豪的铁脚仙玉阳子。【16】彭连虎听他说得客气,心想既有全真教的高手出头,只得卖个人情,当下抱拳道:“好说,好说!”【17】王处一哈哈大笑,说道:“你义侠心肠,我喜欢得紧,哪会怪你?”随即正色道:“我全真教教规极严。门人做错了事,只有加倍重处,决不偏袒。【18】沙通天道:“全真派威镇南北,果然名不虚传。兄弟要向道长请教一件事。”王处一道:“不敢,沙老前辈请说。”沙通天道:“黄河帮与全真教向来各不相犯,道长为甚么全力给江南七怪撑腰,来跟兄弟为难?全真教虽然人多势众,兄弟可也不惧。”【19】“我们打听到师父为了我们逃走而大发脾气,把众徒弟都挑断了脚筋赶走啦,岛上就只他夫妇二人和几个僮仆。我二人心惊胆战的上了桃花岛。就在那时候,师父的大对头正好找上门来。他二人说的就是《九阴真经》的事,争吵了一会就动上了手。这人是全真教的,说话傻里傻气的,可是武功可也真高,高到了我从来想不到的地步。但师父还是比他胜了一筹。这场比武只瞧得我们魂飞魄散。我悄悄说:‘贼汉子,咱们不成,快逃走罢!’可是他不肯。我们看着师父把那个对头擒住,要他立下毒誓,不得自行离岛逃走。【20】“我那贼汉子看了师父这一场大战,从此死了心。他说:‘不但师父的本事咱们没学到一成,就是那个全真教的高手,咱俩又哪里及得上?’我说:【21】有一天,我们在一座破庙里练‘摧心掌’,突然四面八方的给数十名好手围住了。领头的是师弟陆乘风。他恼恨为了我们而给师父打断双腿,大举约人,想擒我们去献给师父。这小子定是想重入师门。哼,要擒住‘黑风双煞’,可也没那么容易。我们杀了七八名敌人,突围逃走,可是我也受伤不轻。过不了几个月,忽然发觉全真教的道士也在暗中追踪我们。斗是斗他们不过的,我们结下的冤家实在大多,于是离开了中原,走得远远的,直到了蒙古的大草原。【22】“唉,贼汉子埋骨的所在当然找不到啦,他胸口肚子上的肌肤,日日夜夜都贴着我的肌肤,又何必去祭他的坟?我是要找江南七怪报仇。运气真是不好,全真教的七子居然都在蒙古,我眼睛瞧不见,怎能敌他们七人?那丹阳子马钰的内功实在了不起,他说话一点不使力,声音却送得这么远。【23】梅超风大喜,说道:“姓郭的……姓郭的臭小子说了全真教内功法门,我梅超风如不将药物送交王处一,教我全身动弹不得,永远受苦。”【24】彭连虎口中和他客套,心下暗自琢磨:“我们既与全真教结了梁子,日后总是难以善罢。这两人是全真教主脑,今日乘他们落单,我们五人合力将他们料理了,将来的事就好办了。只不知附近是否还有全真教的高手?”四下一望,只杨铁心一家三口,并无道人,说道:“全真七子名扬当世,在下仰慕得紧,其余五位在哪里,一起请出来见见如何?”【25】瞧他武学家数,宛然便是全真教向来最忌惮的“西毒”一路功夫,更是骇异。【26】洪七公叹了口气,道:“不错,不错。”顿了一顿,说道:“中神通是全真教教主王重阳,他归天之后,到底谁是天下第一,那就难说得很了。”【27】黄蓉道:“全真教?嗯,有一个姓丘、一个姓王,还有一个姓马的,都是牛鼻子道士,我瞧他们也稀松平常,跟人家动手,三招两式之间便中毒受伤。”洪七公道:“是吗?那都是王重阳的徒弟了。听说他七个弟子中丘处机武功最强,但终究还不及他们师叔周伯通。”黄蓉听了周伯通的名字微微一惊,开口想说话,却又忍住。【28】郭靖一直在旁听两人谈论,这时插口道:“是,马道长说过他们有个师叔,但没有提到这位前辈道长的名号。”洪七公道:“周伯通不是全真教的道士,是俗家人,他武功是王重阳亲自传授的。嘿,你这楞家伙笨头笨脑,你岳父聪明绝顶,恐怕不见得喜欢你罢?”郭靖从没想到自己的“岳父”是谁,登时结结巴巴的答不上来。黄蓉微笑道:“我爹爹没见过他。您老要是肯指点他一些功夫,我爹爹瞧在你老面上,就会喜欢他啦。”【29】黄蓉哭了一会,抽抽噎噎的道:“我听爹爹说过,洪老前辈有一套武功,当真是天下无双、古今独步,甚至全真教的王重阳也忌惮三分,叫做……叫做……咦,我怎么想不起来啦,明明刚才我还记得的,我想求他教你,这套拳法叫做……叫做……”其实她哪里知道,全是信口胡吹。洪七公在树顶上听她苦苦思索,实在忍不住了,喝道:“叫做‘降龙十八掌’!”说着一跃而下。【30】这降龙十八掌乃洪七公生平绝学,一半得自师授,一半是自行参悟出来,虽然招数有限,但每一招均具绝大威力。当年在华山绝顶与王重阳、黄药师等人论剑之时,这套掌法尚未完全练成,但王重阳等言下对这掌法已极为称道。后来他常常叹息,只要早几年致力于此,那么“武功天下第一”的名号,或许不属于全真教主王重阳而属于他了。他本想只传两三招掌法给郭靖,已然足可保身,哪知黄蓉烹调的功夫实在高明,奇珍妙味,每日里层出不穷,使他无法舍之而去,日复一日,竟然传授了十五招之多。郭靖虽然悟性不高,但只要学到一点一滴,就日夜钻研习练,把这十五掌掌法学得颇为到家,只是火候尚远为不足而已,一个多月之间,武功前后已判若两人。【31】黄蓉“嗯”了一声,心下暗自琢磨、过了一会,说道:“我爹爹好好的,干吗称他‘东邪’?这个外号,我不喜欢。”洪七公笑道:“你爹爹自己可挺喜欢呢。他这人古灵精怪,旁门左道,难道不是邪么?要讲武功,终究全真教是正宗,这个我老叫化是心服口服的。”向郭靖道:“你学过全真派的内功,是不是?”【32】洪七公点头道:“不错,那自是用来对付东邪、南帝、和老叫化的。丐帮和全真教都是人多势众,南帝是帝皇之尊,手下官兵侍卫更是不计其数。你爹爹学问广博,奇门遁甲,变化莫测,仗着地势之便,一个人抵得数十人。那老毒物单打独斗,不输于当世任何一人,但若是大伙儿一拥齐上,老毒物孤家寡人,那便不行了。”黄蓉道:“因此上他便养些毒物来作帮手。”洪七公叹道:“我们叫化子捉蛇养蛇,本来也是吃饭本事,捉得十七八条蛇儿,晚上赶出去放牧,让蛇儿自行捉蛤蟆田鸡,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哪知道老毒物竟有这门功夫,一赶便赶得几千条,委实了不起。蓉儿,这门功夫定是花上老毒物无数时光心血,他可不是拿来玩儿的。”黄蓉道:“他这般处心积虑,自然不怀好意,幸好他侄儿不争气,为了卖弄本事,先泄了底。”洪七公点头道:“不错,这欧阳小子浮躁轻佻,不成气候,老毒物不知另外还有传人没有?这些青蛇,当然不能万里迢迢的从西域赶来,定是在左近山中收集的。说那欧阳小子卖弄本事,也未必尽然,多半他另有图谋。”黄蓉道:“那一定不是好事。幸得这样,让咱们见到了,你老人家便预备下对付蛇阵的法子,将来不致给老毒物打个措手不及。”【33】陆乘风差愕异常,随即省悟:“她如不是师父的女儿,怎会知道九花玉露丸?”他泪痕满面,大声叫道:“小师妹,咱们去跟全真教的贼道们拼了。【34】那老人微笑问道:“你猜我是惟?”郭靖道:“弟子曾听人言道:天下武功登峰造极的共有五位高人。全真教主王真人已经逝世,九指神丐洪恩师与桃花岛主弟子都识得。前辈是欧阳前辈还是段皇爷么?”那老人笑道:“你觉得我的武功与东邪、北丐差不多,是不是?”郭靖道:“弟子武功低微,见识粗浅,不敢妄说。但适才前辈这样一推,弟子所拜见过的武学名家之中,除了洪恩师与黄岛主之外确无第三人及得。”【35】那老人笑道:”不错,不错,我正是周伯通。我名叫周伯通,你叫我周伯通,有甚么不敬?全真教主王重阳是我师兄,马钰、丘处机他们都是我的师侄。你既不是全真派门下,也不用啰里啰唆的叫我甚么前辈不前辈的,就叫我周伯通好啦。”郭靖道:“弟子怎敢?”【36】周伯通问道:“刚才咱们讲故事讲到了哪里?”郭靖道:“你讲到天下的英雄豪杰都要抢夺《九阴真经》。”周伯通道:“不错。后来事情越闹越大,连全真教教主、桃花岛主黄老邪、丐帮的洪帮主这些大高手也插上手了。【37】郭靖道:“那么全真教主王真人自己,为甚么既是道家真人,又是武学大师?”周泊通道:“他是天生的了不起,许多武学中的道理自然而然就懂了,并非如我这般勤修苦练的。刚才咱俩讲故事讲到甚么地方?怎么你又把话题岔了开去?”【38】他得到经书之后,却不练其中功夫,把经书放入了一只石匣,压在他打坐的蒲团下面的石板之下。我奇怪得很,问是甚么原因,他微笑不答。我问得急了,他叫我自己想去。你倒猜猜看,那是为了甚么?”郭靖道:”他是怕人来偷来抢?”周伯通连连摇头,道:”不是,不是!谁敢来偷来抢全真教主的东西?他是活得不耐烦了?”【39】郭靖“啊”了一声。周伯通道:“那晚我与全真教的七个大弟子守灵。【40】郭靖心想:“蓉儿的母亲和她是一样的精灵古怪。”插口道:“他们是在激你啊!”周伯通道:“我当然知道,但这口气不肯输。我说:‘经书是在我这里,借给嫂子看一看原也无妨。但你瞧不起老顽童守不住经书,你我先比划比划。’黄老邪笑道:‘比武伤了和气,你是老顽童,咱们就比比孩子们的玩意儿。’我还没答应,他夫人已拍手叫了起来:“好好,你们两人比赛打石弹儿。”郭靖微微一笑。周怕通道:“打石弹儿我最拿手,接口就道:‘比就比,难道我还能怕他?’黄夫人笑道,‘周大哥,要是你输了,就把经书借给我瞧瞧。但若是你赢了,你要甚么?’黄老邪道,‘全真教有宝,难道桃花岛就没有?’他从包裹取出一件黑黝黝、满生倒刺的衣服在桌上一放。你猜是甚么?”郭靖道:“软猬甲。”【41】周伯通道:“只怕你那位小朋友黄姑娘也能够。我听了丘处机的话后,又惊又愧,约了全真教七名大弟子会商。大家议定去勒逼黑风双煞交出经书来。丘处机道:‘那黑风双煞纵然武功高强,也未必胜得了全真教门下的弟子。他们是您晚辈,师叔您老人家不必亲自出马,莫被江湖上英雄知晓,说咱们以大压小,’我一想不错,当下命处机、处一二人去找黑风双煞,其余五人在旁接应监视,以防双煞漏网。”【42】他虽然不是全真道士,但自来深受全真教清静无为、淡泊玄默教旨的陶冶,这时豁然贯通,一声长笑,站起身来。只见洞外晴空万里,白云在天,心中一片空明,黄药师对他十五年的折磨,登时成为鸡虫之争般的小事,再也无所萦怀。【43】洪七公提起欧阳克向欧阳锋掷去,喝道:“老毒物,你逼死老顽童,自有全真教的人跟你算帐。你武功再强,也未必挡得住全真七子的围攻。”欧阳克不等身子落地,右手一撑,已站直身子,暗骂:“臭叫化,明天这时刻,你身上毒发,就要在我跟前爬着叫救命啦。”欧阳锋微微一笑,道:“那时你这中证可也脱不了干系。”洪七公道:“好啊,到时候我打狗棒棒打落水狗。”欧阳锋双手一拱,进了船舱。【44】尹志平背转身子,对着灶君说道,“灶王爷,全真教最爱给人排难解纷。【45】尹志平道,“哈哈,灶王爷,全真七子还能忌惮别人吗?此事原本跟我们毫不相干,我师父也只叫我给人报个讯息,但若惹到全真教头上,管他黄药师、黑药师,全真教自然有得叫他好看的。”【46】只听尹志平道:“灶王爷,全真派武功是天下武术正宗,别的旁门左道功夫,就算再了不起,哪能与全真派较量?”陆冠英道:“灶王爷,全真派武功我也久闻其名,全真教中高手固然不少,可是也未必没有狂妄浮夸之徒。”【47】尹志平见了黄药师这般威势,心知此人非同小可,躬身说道:“全真教长春门下弟子尹志平拜见前辈。”黄药师道:“人人都滚了出去,我又没教你留着。还在这儿,是活得不耐烦了?”尹志平一怔,道:“弟子是全真教长春门下,并非奸人。”【48】黄药师道:“全真教便怎地?”顺手在桌上抓落,抓下了板桌上一块木块,臂不动,手不扬,那木块已轻飘飘的向尹志平迎面飞去。尹志平忙举拂尘挡格,哪知这小小木块竟如是根金刚巨杵,只觉一股大力撞来,势不可当,连带拂尘一齐打在他口旁,一阵疼痛,嘴中忽觉多了许多事物,急忙吐在掌中,却是几颗牙齿,满手鲜血,不禁又惊又怕,做声不得。【49】那件轻薄无行之事已变成了好事;二来他得悉自己身世后,舍弃富贵,复姓为杨,也不在自己一番教导的心血;三来他大得丐帮高辈弟子敬重,全真教面上有光,满腔怒火登时化为欢喜,手捻长须,望着杨穆二人的背影微笑。【50】谭处端接着吟道:“蓬头长日走如颠。”声音却甚粗豪。郭靖细看这位全真七子的二师兄,见他脸上筋肉虬结,浓眉大眼,身形魁梧。原来谭处端出家前是山东的铁匠,归全真教后道号长真子。【51】只见梅超风的毒龙鞭打向孙不二胸口,去势虽慢,可是极为狠辣,那道姑却仍是巍然不动。黄蓉顺着鞭梢望去,只见她道袍上绘着一个骷髅,心中暗暗称奇:“全真教号称是玄门正宗,怎么她的服饰倒与梅师姊是一路?”【52】数招既过,黄蓉已看得清楚,全真七子迎敌时只出一掌,另一掌却搭在身旁之人肩上。她略加思索,已知其中奥妙:“原来这与我帮靖哥哥疗伤的道理一样。他们七人之力合而为一,梅师姊哪能抵挡?”原来天罡北斗阵是全真教中最上乘的玄门功夫,王重阳当年曾为此阵花过无数心血。小则以之联手搏击,化而为大,可用于战阵。敌人来攻时,正面首当其冲者不用出力招架,却由身旁道侣侧击反攻,犹如一人身兼数人武功,确是威不可当。【53】他又道郭靖已被自己在禁宫之中刺死,哪知忽在岳阳楼撞见,大惊之下,指使丐帮三长老设法将两人擒住,有心予以害死。他想此事日久必泄,黄药师、全真七子、江南六怪等必找自己报仇。六怪武功不高,倒不如何惧怕,东邪和七子却是非同小可,于是信口将杀害洪七公的祸端轻轻放到了他们头上,好教丐帮倾巢而出,一举将桃花岛及全真教挑了,除了自己的大患。【54】那书生道:“《九阴真经》的事你们知道么?”黄蓉道:“知道啊,难道此事与《九阴真经》又有甚么干系了?唉,这书当真害人不浅。”不禁想起母亲因默写经文不成而死。那书生道:“华山首次论剑,是为争夺真经,全真教主武功天下第一,真经终于归他,其余四位高手心悦诚服,原无话说。【55】那书生道:“不错,全真教主师兄弟在皇宫里住了十来天,我们四人都随侍在侧。我师将一阳指的要旨诀窍,尽数说给了重阳真人知道。重阳真人十分喜欢,竟将他最厉害的先天功功夫传给了我师。他们谈论之际,我们虽然在旁,只因见识浅陋,纵然听到,却也难以领悟。”【56】六人静静的听着,不敢接嘴,一灯大师竖起左手食指,将玉环套在指上,转了几圈,说道:“但我自己,却又不是因此而觉迷为僧。这件因由说起来,还是与华山论剑、争夺真经一事有关。那一年全真教主重阳真人得了真经,翌年亲来大理见访,传我先天功的功夫。他在我官中住了半月,两人切磋武功,言谈甚是投合,岂知他师弟周伯通这十多天中闷得发慌,在我官中东游西逛,惹出了一场事端。”【57】一灯大师接着道:“当时我见她说得如此斩钉截铁,也就信了。只是猜想不出刺客到底是谁。我也曾想,难道是王真人的弟子马钰、丘处机、王处一他们之中的一个?为了保全全真教的令誉,竟尔千里迢迢的赶来杀人灭口……”【58】郭靖眼见二师父的笔迹,捧着纸笺的双手不住颤抖,心下沉吟:“全真七子与黄药师在牛家村相斗,欧阳锋暗使毒计,打死了长真子谭处端。当时欧阳锋一番言语,嫁祸于黄药师,这黄老邪目中无人,不屑分辩,全真教自然恨他入骨。想是我六位师父得知全真教要来大举寻仇,生怕两败俱伤,是以写这信劝黄药师暂且避开,将来再设法言明真相。我师实是一番美意,黄药师这老贼怎能出手加害?”【59】是了,想是事机紧迫,全真六子来得快了,送信已然不及,因此我六位师父也匆匆赶来,要想拦阻双方争斗。”随即又想:“黄老邪啊黄老邪,你必道我六位师父是全真教邀来的帮手,便不分青红皂白的痛下毒手。”【60】洪七公把脸一沉,说道:“王重阳一归天,全真教的一群杂毛闹了个乌七八糟。我跟你们说个好的,五个男道士加个女道姑,再凑上个武功低微的小道士,满不是老毒物对手,王重阳没留下甚么好处给我,全真教的杂毛死光了也不放在老叫化心上,可是我倒要问一声:你们订下了比武约会,明儿怎生践约啊?七个死道士跟人家打甚么?”【61】欧阳锋对他心存忌惮,暗想他若与全真诸子联手,实是难以抵敌,当即说道:“老叫化,药兄与我哥儿俩跟全真教结上了梁子。九指神丐言出如山,今日给你面子,明儿你可得谁也不帮。”【62】黄药师不敢怠慢,还了一招神剑落英掌,叫道:“全真教的杂毛老道怪我杀了你,跟我缠夹不清,说是要为你报仇。”周伯通怒道:“你杀得了我?【63】杨康长长叹了口气,说道:“欧阳先生,令侄武功既高,人品又是潇洒俊雅,晚辈与他投缘得很,只盼从此结成好友,不料他竟为全真教众杂毛所害。晚辈每一想起,总是难过之极。全真教那群恶道,晚辈立誓要一个个亲手杀了,以慰欧阳世兄在天之灵。只可惜晚辈武功低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64】欧阳锋默然良久,缓缓的道:“我侄儿不幸惨死,先前我还道是郭靖这小子下的毒手,适才听你转述丘处机之言,方知是全真教一群恶道所为,现今我白驼山已无传人,我收了你做徒儿罢。”杨康高声叫道:“师父,徒儿磕头。”声音中充满了喜悦之情,跟着咚咚咚咚几声,想是爬在地下向欧阳锋磕头。【65】欧阳锋微笑不答,他知黄蓉虽然年幼,却是机变百出,只要一个应对不善,给她抓住了岔子讥嘲一番,在众人之前可是难以下台,当下只静待她说明来意,再定对策。只听她说道,“欧阳伯伯,我爹爹在新膛镇小蓬莱给全真教的众老道围住啦,你若不去解救,只怕他难以脱身。”欧阳锋微微一笑,说道:“哪有此事?”【66】黄蓉急道:“你说得好轻描淡写!大丈夫一身做事一身当,明明是你杀了全真教的谭处端,不知怎的,那些臭道士始终纠缠着我爹爹。再加上个老顽童周伯通从中胡搅,我爹爹又不肯分辩是非,那怎么得了?”【67】欧阳锋暗暗心喜,说道:“你爹爹武功了得,全真教几个杂毛,怎奈何得了他?”黄蓉道:“全真教的牛鼻子再加上个老顽童,我爹爹便抵挡不住。【68】黄蓉又道:“我爹爹命我来问欧阳伯伯,你是要得五千字呢,还是得三千字?”欧阳锋道:“请道其详。”黄蓉道:“若是你去助我爹爹,二人合力,一鼓灭了全真教,那么这篇九阴神功的五千字经文,我尽数背给你听。”【69】欧阳锋微笑道:“倘若我不去呢?”黄蓉道:“爹爹请你去给他报仇,待杀了周伯通与全真六子后,我说三千字与你。”欧阳锋笑道:“你爹爹跟我交情向来平平,怎地这般瞧得起老毒物?”黄蓉道:“我爹爹说道:第一,害死你侄儿的,是全真教的嫡派门人,想来你该报仇……”【70】黄蓉道:“郭靖这浑小子已将经文写与你了,我说了译文的关键诀窍,你一加核对,自知真假。”欧阳锋道:“话倒不错,让我养养神,明儿赶去救你爹爹。”黄蓉急道:“救兵如救火,怎等得明日?”欧阳锋笑道,“那么我给你爹爹报仇,也是一样。”他算计已定,经文在自己掌握之中,将来逼着黄蓉说出经文关键,自能参详得透全篇文义,此时让黄药师与全真教斗个两败俱伤,岂不妙哉?【71】黄蓉道:“我猜上一猜,若是错了,欧阳伯怕莫怪。我想你到岛上之初,本盼全真请子和我爹爹斗得两败俱伤,你来个卞庄刺虎,一举而灭了全真教和桃花岛。哪知到得迟了一步,我爹爹和全真教道士都已离岛他往。小王爷盘间傻姑,得知六怪却在,嗯,于是你们两位大显身手杀了五怪,装作是我爹爹所为,再将岛上哑仆尽数杀死,毁尸灭迹,从此更无对证。日后事发,洪七公、段皇爷等岂能不与我爹爹为难?小王爷又怕我爹爹回桃花岛后毁去你们留下的种种痕迹,是以故意放柯镇恶逃生。这人眼睛瞎了,嘴里舌头却没烂掉。他真相瞧不见,胡言乱语却是会说的。”【72】欧阳锋一怔,冷笑道:“原来小丫头这番言语全是骗人。”黄蓉道:“起初那些话自然是骗你。我爹爹是何等样人,岂能给全真教的臭道士们困住了?我若不说《九阴真经》甚么的,谅你也不容我盘问傻姑。”【73】此后郭靖一路打听,找寻黄蓉的踪迹。这一找就是半年,秋去冬来,冬尽春回,他策红马,携双雕,到处探访,问遍了丐帮、全真教,以及各地武林同道,黄蓉的音讯竟是半点俱无。想到这半年中黄蓉不知已受了多少苦楚,真是心如刀割,自是决心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把她找到。他一赴燕京,二至汴梁,连完颜洪烈竟也不知去向。丐帮群丐听得帮主有难,也是全帮出动寻访。这一日郭靖来到归云庄,却见庄子已烧成一片白地,不知陆乘风、陆冠英父子已遭到了甚么劫难。【74】鲁有脚道:“小人等到处访寻,未得帮主音讯,听说官人领军西征,特来相助。”郭靖大为奇怪,问直“你们怎地得知?”鲁有脚道:“大汗派人去征召丘处机丘道长,我帮自全真教处得获官人消息,”【75】周伯通甚是得意,将彭连虎等人穴道解了,说道:“你们到重阳宫去,给我安安稳稳的住上二十年,若是诚心改过,日后还可做个好人。倘若仍不学好,哼哼,我全真教的道爷们个个是杀人不眨眼、抽筋不皱眉的老手,将你这四个臭贼做成人肉丸子,大家分来吃了,瞧你们还作得成甚么怪?”彭连虎等哪敢多说。诺诺连声。丘处机忍住了笑,向周怕通行礼作别,仗剑押着四人下山。【76】关于“全真教”【77】金兵占领中国北方后,北方百姓流离失所,惨受欺压,陕西、山东、河北一带兴起了三个新的道教教派,称为“全真教”、“大道教”、“太一教”,结纳平民,隐然和异族的统治者对抗,其中尤以全真教声势最盛。【78】全真教不尚符箓烧炼,而以若己利人为宗,所以大得百姓的尊敬。全真教属于道教中的北宗。元朝虞集《道园学古录》一书中说:“昔者汴宋之将亡,而道士家之说,诡幻益盛,乃有豪杰之士,佯狂玩世,志之所存,则求④郭侃的祖父郭宝玉是郭子仪的后裔,成吉思汗手下大将,随大汗西征,功劳很大,在攻打撒马尔罕城时身受重伤,流血不止。成吉思汗命人剖开一条大牛的肚子,将郭宝玉放在大牛肚子里,后来就血止伤愈。【79】全真教的教祖是王喆。(这“喆”字也有写作三个”吉”字重叠的,两个字的声音意义都和“哲”字相同。)关于他的生平,终南山重阳宫有一大碑,上刻刘祖谦所撰的《重阳仙迹记》,其中说:“师咸阳人,姓王氏,名喆,字知明,重阳其号。美须髯,目长于口,形质魁伟,任气好侠,少读书,系学籍,又隶名武选。天眷朝,以财雄乡里……后于南时村掘地为隧,封高数尺,榜曰:‘活死人墓’。……大定丁亥夏,焚其居,人争赴救,师婆姿舞于火边,且作歌以见意。诂旦东迈,遥达宁海,首会马钰于怡老亭。马亦儒流中豪杰者,与其家人孙氏俱执弟子礼。又得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等六人,号马曰丹阳、谭曰长真、刘曰长生。丘曰长春、王曰玉阳、郝曰广宁、孙曰清净散人……若其出神入梦、掷伞投冠、腾凌灭没之事,皆其权智,非师之本教,学者期闻大道,无溺于方技可矣。”【80】金密国公金源铸撰有《全真教祖碑》,其中说:“先生美须髯,大目,身长六尺余寸,气豪言辩,以此得众。家业丰厚,以粟贷贫人……有谭玉者,患大风疾垂死,乞为弟子,先生以涤面余水赐之,盥竟,眉发俨然如旧,顿亲道气萧洒,训名处端,号长真子。又有登州栖霞县丘哥者,幼亡父母,未尝读书,来礼,先生使掌文翰,自后日记千余言,亦善吟咏,训名处机,号长春子者是也。后愿礼师者云集,先生诮骂捶楚以磨炼之,往往散去,得先生道者,马谭丘而已。八年三月,凿洞昆仑山,于岭上采石为用,不意有巨石飞落,人皆惊栗,先生振威大喝,其石屹然而止。山间樵苏者欢呼作礼,远近服其神变。又或餐瓦石,或现二首坐庵中。……九年己丑四月,宁海周伯通者,邀先生住庵,榜曰金莲堂,夜有神光照耀如昼,人以为火灾,近之,见先生行光明中。……至登州,游蓬莱阁下观海,忽发飓风,人见先生随风吹入海中,惊讶间,有顷复跃出,唯遗失簪冠而已,移时,却见逐水波泛泛而出。或言先生目秀者,即示以病眸,或夸先生无漏者,即于州衙前登溷。【81】金密国公铸《谭真人仙迹碑铭》:“谭公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初名玉,宁海州人,其父即镠镣之工,每以己生资济贫窘……往执弟子礼,重阳使宿庵中。时严冬飞雪,藉海藻而寐,重阳展足令抱之,少顷,汗流被体,如罩身炊甑中,拂晓以盥余水使涤面,月余,疾顿愈,由是推心敬事。”王重阳伸脚令谭处端抱住,谭感全身发热,当是王重阳以内功为他治病,盥余水中可能含有药物,涤面月余而风疾痊愈,这说法自比“全真教祖碑”中简单的叙述更能入信。【82】近代上家新会陈垣先生著《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对全真教甚为推重,书中说,“自永嘉以来,河北沦于左衽者屡矣,然卒能用夏变夷,远而必复,中国疆土乃愈拓而愈广,人民愈生而愈众,何哉?此固先民千百年之心力艰苦培植而成,非幸致也。三教祖之所为,亦先民表现之一端耳。”后记中又说:“……觉此所谓道家者类皆抗节不仕之遗民,岂可以其为道教而忽之也……诸人所以值得表扬者,不仅消极方面有不甘事敌之操,其积极方面复有济人利物之行,固与明季遗民之逃禅者异曲同工也。”【83】据陈垣先生考证,全真教历仟掌教,自王喆以后,依次为马任、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尹志平、李志常、张志敬、王志坦、祁志诚、张志仙、苗道一、孙德或、蓝道元、孙履道、苗道一(二次接任)、完颜德明。其中谭处端曾任教主,尹志平寿至八十三岁,《射雕》、《神雕》两书中写他们早死,并非根据史实。【84】六幅图中所绘全真教六位领袖的故事,都强调神怪法力。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