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庆余年

 第五卷京华江南第一百三十章户部之事(上

皇帝的眼光虽然只是淡淡地拂了一下,但却落在朝堂上许多有心人的眼里。
只是这个时候内库标书一至,远在江南的范闲因为那两千多万两银子,将自己的
官声拉扯到了一个极恐怖的地步,陛下想必也是欢喜的。

……这时候还要查户部的亏欠吗?江南内库送的银子足以抹平一切了,而且
这时候查户部,会不会显得太不给范闲面子?

其实朝臣们心知肚明,户部终究是要查的,因为关于户部亏空的传言已经传
了许久,所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而且年头前后国库的空虚似乎也隐隐证实了
这一点,如果这件事情不弄清楚,庆国的朝政终究有些立足不稳。但是查归查,
什么时候查,却就需要大智慧来判断了。

今天范闲刚立了一个大功,马上自己这些大臣就跳出来参范建,似乎……有
些说不过去,也不知道皇帝是个什么意思。

不论什么事情,总是需要有人领头的。所以在朝堂上稍一平静之后,便有位
大臣长身而出,拜倒于地,向陛下禀报有关于户部亏空一事,言之凿凿,似乎国
库里面少了多少钱,全落在了他的眼中,也不知道这位大臣从哪里来的信心。

皇帝的意思很模糊,听着那名大臣的话,他皱着眉头,点了点头,一时间,
臣子们竟是不知道陛下究竟是想查呢还是不想查呢?

群臣不敢盯着皇帝地表情看。所以都偷偷地将目光瞄向了队列之中的户部尚
书范建,只见范建依然是一脸正容,肃然之中带着几分恬淡,不由好生配合这位
大人的养气功夫。

「户部之事……御书房议后,会有旨意下来。」

皇帝冷漠地说完这句话,便宣布散了朝会,一拂龙袍转入屏风之后。

群臣往殿外走去,一路上忍不住窃窃私议,猜测陛下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当日下午,并不怎么宽大的御书房之中。龙榻之下,搁着几张绣墩儿,门下
中书的几位大学士,吏部尚书颜行书,大理寺卿,工部尚书都分别在座。龙榻之
旁,太子、大皇子、二皇子依然如往年一般,垂着双手。无比恭敬地站在地上。

皇帝坐在平塌之上,面色平静地翻着朝官们呈上来的奏章。其实从昨天夜里,
就已经不断有官员开始上奏参劾户部亏空,官员挪用国帑之事,只是今天朝上被
范闲送来的银票一打,这股强大的风头顿时被止歇住了,皇帝也没有在大朝会上
允许百官们辩论此事。

坐在绣墩上的舒大学士与胡大学士悄悄对望一眼。知道皇帝将清查户部一事
放到御书房中讨论,还是为了要给户部尚书范建留些颜面,只是……为什么范尚
书今天不在御书房中?如果陛下真有回护范府之意,应该允他在此自辩才是。

两位大学士的心里微微有些紧张,看陛下这种安排,似乎和自己猜想地不一
样。户部的亏空……看来是真事,而不是陛下再次玩弄的小手段,看来范尚书,
真的要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了。

「范建告病。」

似乎猜到大臣们在猜忖什么,皇帝头也未抬。轻声说道,只是轻轻扬扬的声
音里难以抑止地有一股子淡淡的恼怒。

大臣们苦笑。心想咱们大庆朝这位总管家还真是位妙人,每逢遇着朝中有人
参自己,他总是什么事情也不做,什么合纵连横也懒得管,连入宫自辩也似乎有
些不屑……只是这么简简单单地一招……病遁。

范尚书的胆子……看来并不像以往人们想的那般小啊。

「各自说说。」皇帝将手中地奏章扔到一边,说道:「对于户部之事,诸位
大臣有什么看法。」

这几位庆国朝廷中枢的元老人物面色平静,眼观鼻,鼻观心,打死也不肯做
第一个跳出来得罪范家地人,虽然从朝廷利益出发,他们都认为户部是需要查一
下,但这些人与范建的交情都不错,加上以为既然是举朝都在怀疑户部,总有人
比自己先忍不住气。

没料到……大人们的养气功夫都着实不错,半晌之后,竟仍然没有人开口,
御书房中陷入了一种尴尬无比的沉默之中。

太子殿下看着这古怪的一幕,心里忍不住好笑起来,心想诸位大臣只求安稳,
却没料到这副作派只怕会让父皇心里越发的不痛快。

此时正是他卖好地时候,他赶紧咳了一声,用目光看了看舒大学士。

舒大学士一愣,也发觉事情有些微妙,皇帝问话,自己这些大臣居然没有一
个人敢回话,这让陛下的脸面往哪儿放?他赶紧开口说道:「陛下……」

只来得及说出两个字,皇帝压抑着的恼火已经暴发了出来,呵斥道:「要查
户部的奏章是你们上的!」

他拣着身边的奏章挥舞着,怒斥道:「这时候在朕面前摆出个死鸟模样地,
也是你们!朝廷要你们这些闷口葫芦有什么用?」

御书房中几位大人一惧,赶紧离座躬身认罪,苦笑不已。

皇帝喝了碗银耳汤,略消了消腹中的火气,冷哼一声,挥手示意几人坐下。

既然皇帝发了怒,这风头也就明显了。

舒大学士与范府关系着实不错,反而觉得自己乃是一心为公,又不是与范尚
书有私怨,加上他也不希望有人想借着清查户部一事打击范府。便领头说道:
「户部之事,事关重大,此乃朝廷财政所在,一年用度尽从户部库房索取。虽说
不知最近地传言从何而来,都察院御史们又是从何处得知户部亏欠如此之多,但
既然有了这个由头,总是需要查一下的。就看陛下的意思是准备怎么查?」

舒大学士一言辞,微笑说道:这些年来,范尚书一直在户部大理,前些年虽
然是侍郎。但因为老尚书一直有病在床,所以户部地事务都由他在总领。要知道
户部一事,最是琐碎,所以朝官们往往忽视了其重要性。打理户部,要立功难,
要出事……却太是容易,终不过是个熬苦活的苦差事。范大人主理户部多年,虽
然无功。但却一直无过,这其实对朝廷来说已经是大功一件。还望陛下体谅范大
人劳苦之功,对臣下多示宽勉,即便要查,也不可过于轻忽。」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知道了舒芜地立场,户部查是要查的。但却不能搞成一
团乱。而太子在心里更是冷笑了一声,心想舒大学士这两段论倒是漂亮,既然不
知传言从何而来,便是暗示着户部纵有亏欠,或许也只是朝中有人想借机如何如
何。

胡大学士也点点头附和道:「查是一定要查的。」

皇帝平静着那张脸,问工部尚书:「你的意思?」

工部尚书后背一道冷汗淌了下来。苦笑说道:「这两年工部依陛下旨意及门
下中书省大人们的规程做事,往户部调银时,往往每多不顺……但公务不碍私论,
臣并不以为户部是在刻意为难本部属,或许户部那面真地有时候会挪转不便。」

此乃诛心之论。户部若没亏空,怎会出现挪转不便?

紧接着。吏部尚书颜行书也立场鲜明地表明了态度,自己司管吏员考核,人
员任免的职司,当然建议皇帝应该彻查户部,若有问题,则罚,若无问题,也好
让户部受的压力小些。

皇帝听着这些大臣们遮遮掩掩的话语,心里略感厌烦,眉头皱了起来,用手
指轻轻敲敲了平榻上的矮几,指着几上那几封薄薄的奏章说道:「江南来的奏章,
你们几人看看。」

姚公公敛声宁气地上前,接过奏章,发放到几位大人的手上。

御书房中一时间就只听得见大人们翻阅奏章地声音,与渐渐沉重的呼吸之声。

良久之后,众大人终于互换阅读完毕,抬起头来,脸色都有些震惊,而舒芜
与胡大学士对望一眼,赶紧将头扭了开去,都没有掩饰住自己心中地深深忧虑,
如果奏章上面说的事情是真的,范尚书的胆子……可真是太大了!

「江南路御史郭铮上书,范闲在内库招标之事中,选了一个姓夏的傀儡进行
操纵,同时提供了大笔银两让那姓夏之人进入内库门,一方面让姓夏之人夺了行
背路的六项货标,另一方面,也让他与皇商们对冲,硬生生将今年地标银抬了起
来。」

皇帝平静的声音再次响起,冷静地就像是在说一件与自己完全无关的话题。

「郭铮怀疑范闲手中的大批银两是怎么来的。」

皇帝望着诸位大臣冷笑道:「朕……也在怀疑。他范闲纵容手下与皇商争利,
这事暂且不提,但是哪位大臣能告诉朕,这么多的银子,他从哪里来地?」

舒芜喉咙发干,有些说不出话来,这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朝官认定了户部亏
空的数目一定非常巨大,原来是因为江南的问题。皇帝的意思也很明显,范闲能
够全盘掌握内库开标的局势,并且用自己地手下暗中掌控了行北路的六标,牵涉
此事地巨大数目银两,只怕……是从户部,是从他的父亲手中调出去的。

大臣们沉默着,这时候他们不是在怕得罪范尚书,而是依然沉浸在在这种震
惊之中。看奏章的落款,应该是昨天夜里到的皇宫,陛下应该早就知道内库开标
中,范闲用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但是皇帝陛下先前在朝会上的喜悦神色又不是
作伪……陛下的隐忍,陛下的深谋远虑,果然不是臣子所能擅自猜忖的,或者说,
陛下很喜欢范闲为他挣银子,却很不喜欢……范闲用朝廷的银子为他挣银子?

朝廷的银子,只能皇帝能动,谁都不能擅自动,看来范家这次是真的触动了
皇帝的逆鳞。

在一片平静之中,二月份才被再次允许入御书房旁听的二皇子微笑说道:
「父亲,儿臣有话要讲。」

「讲。」皇帝冷冷说道。

二皇子柔美的脸上浮现出镇定的微笑,对诸位大臣行了一礼,轻声说道:
「儿臣与范提司有些怨怼之处,但儿臣不敢因此事而不表意见。儿臣以为,范闲
既然远在江南,有钦差的身份,自然无人掣肘,而他纵使属下,窃朝廷之银为己
用,实为大罪,户部私调国帑下江南,更是迹近谋反了。」

这是在定基调,明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在针对范家,但谁也无法反驳什么。

一直沉默着的大皇子忽然开口说道:「江南路御史郭铮,与范闲有旧怨,当
年在刑部大堂上险些被范闲打了一记黑拳。」

说完这句话后,他就再也没有继续开口。

舒大学士坐在凳上一听,心道对啊,这可是必须抓住的机会,不然如果真按
郭铮奏章所言,不止户部要大乱一场,江南范闲也没有什么好结局,两方一乱,
真不知道有多少人头要落地,庆国朝廷如今可是不能经受这么大的折腾。

他赶紧顺着大皇子的话笑着说道:「陛下,郭铮此人,老臣不怕言语无状,
也要多言一句。此人好大喜功,多行妄涎之举,去年才被陛下贬去江南,难保他
不会因为与小范大人宿怨的关系,刻意夸大其事,构陷害人。」

宿怨二字一出,所有人都忍不住看了一眼与范闲宿怨最深的二皇子。二皇子
虽然脸上依然保持着清美的微笑,但实际上脸皮已经开始发热,用幽怨的目光看
了一眼大皇子,他自幼与大皇子兄弟情深,浑然不明白,为什么如今大哥非要站
在那个野种那边!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